黄 金 总 库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英国不甘心白白交出英镑世界货币的地位,针锋相对提出了凯恩斯计划──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发行300亿美元的货币,无偿地提供给各成员国,用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7月,美国邀请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参加筹建联合国)的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国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就这样,美国利用各国急于脱困、收拾战争烂摊子的心理,只稍做让步便与欧洲与世界各国同时约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国际黄金“官价”被固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这一固定比价,即便有所波动,也只能在上下各1%的限度内。国际金融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是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当时的美元有世界黄金准备的75%支持。美国持有黄金200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100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重建中作用卓著,为欧洲和日本复苏注入数十亿美元。那些积累美元储备的国家并不急于兑成黄金,因为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货币。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美国经济超强的地位到了1960年已受侵蚀,当年的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流动资产已从1950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这也就是说,如果全数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存底便会见底。加上60年代初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庞大的军费让国库空虚,政府财政赤字连年扩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美国不得不向世界发行过量美元。敏感的黄金投机客开始挑战1盎司35美元的官价。为了抑制金价飙升,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但一直对美国很有看法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突然倒戈,在1965年呼吁大家恢复金本位制,因为美元失去了十多年前汇集巨大黄金的基础,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已从1949年的75%下降到50%以下,到了60年代结束时已是30%以下。1967年,法国退出黄金总汇。戴高乐站在投机客的一边不无私心,法国是美国以外全世界拥有最多黄金的国家,如果按它宣称的将每盎司黄金提到70美元的水准,法国将大赚一笔。不过,戴高乐想终结美元的特殊地位,是很多国家所乐见的。“美元本位制”使得只有美国人可以用大量印刷的美钞作为国外支出的资金,而别的国家都必须在国际收支有了盈余才能“赚取”黄金或外币。结果是,美国无限制地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美元泛滥成灾,将国内的通货膨胀输出并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而美国黄金大量流失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物质基础大大削弱,最后它和黄金的固定联系被切断,纸币流通规律遂发生作用。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由于法国人带头,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到1968年,美国官方储备的黄金仅存2.96亿盎司,而战后初期有7亿盎司之多。但由于投机力量异常强大,这个黄金基金被迫于1968年3月17日关闭。
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了。于是,美国人于1971年8月15日推出挂羊头卖狗肉的政策——美元与黄金之间只有比例,而不能兑换。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市场被分割为官方部分和自由部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自由市场中金价自由浮动,由供需关系决定,成为私人黄金交易的基础。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
1973年,黄金涨过100美元大关,增长到原来价格的3倍。1979年上半年,黄金引人注目地涨过了260美元。1980年1月21日,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大幅度贬值,加之苏联入侵阿富汗,纽约黄金市场价格涨到创历史纪录的高度870美元。现在,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了,但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上一条:国际黄金储备
下一条:黄金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