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金编钟
清代金制大型乐器。一套16只,总重11000多两黄金。1924年入夏时分,一个传言在京城不胫而走,逊清皇室将一套重达万两的黄金编钟典卖出宫。当时的京报最早披露了此事,惊呼国宝流落民间,下落不明!有人曾在前门外这座洋楼里见到过这套金钟;后来金编钟又在天津的这座大楼里昙花一现,随后便神秘地消失了。也就是在这以后,众多军阀、政客以至于敌寇,闻风而动,四处寻觅打探,他们对这套价值连城的金编钟无不垂涎三尺,都想有朝一日将其据为己有。现在坐落在承德道的天津市文化局大楼有80年历史,原是法国租界的公议局大楼,抗战胜利后一度成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司令部,1945年10月6日,天津侵华日军的投降仪式正是在这座楼前进行的。1949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发起总攻,次日解放了天津城。当时的天津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刚刚成立的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便把自己的总部设在这座大楼里,军管会作为临时的管理机构立即运转起来,发布公告:私营企业歇业三天,以便整顿。1月18日,是全市开业的第一天。一位叫胡仲文的人走进军管会大楼,他向军管会金融处递交了一份清册,金融处的人员一眼就看见,在这份有些发黄的清册首页,赫然标注着十六只共重一万一千多两黄金铸成的金编钟,这正是消失了25年的稀世国宝。
故宫博物院老专家徐启宪,对宫廷器物有深入研究,并撰写过金编钟的条目说明。徐启宪说,编钟是中和韶乐的一种乐器。编钟原是青铜器,到了清朝以后,除了青铜以外又有镏金的编钟。康熙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他铸造了一套编钟。乾隆皇帝他以康熙盛世为标准,以康熙的一言一行为标准,乾隆皇帝五十五年他八十寿辰的时候,仿造康熙金编钟他又铸造了一套金编钟。这套金编钟是用一万多两黄金铸造的,上面有每一件编钟的名称,背后有乾隆五十五年造的款式,这套金编钟和其他乐器合起来,是乾隆预备在他八十寿辰时作为礼品所用。这套金编钟反映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康乾盛世国力的强盛。
金编钟的铸造是很复杂的。首先金编钟的是由清宫的工部户部和清宫内务部造办处共同铸造的。首先是用画工画出编钟的图样,呈现给乾隆皇帝审阅,审阅以后再制模,模子做好以后再呈皇帝审阅,皇帝审阅以后再铸造成样子,铸造成样子以后再呈皇帝审阅,到皇帝满意为止再开炉铸造,铸造好以后再经过高超的工匠的锉磨雕刻,这样成为一个完美编钟以后,直到皇帝满意为止。所以说这套金编钟不仅有它的历史价值,还有它的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套皇宫御制的金编钟上,瑞复为钮,两条蟠龙跃然期间,波涛云海环绕金钟,彰显着帝王尊贵之像。更令人称奇的是,与铜编钟以大小不一来定音不同,这十六只黄金编钟外表大小一致,是靠其厚薄不同来定音的,当属稀世之宝。在乾隆皇帝的万寿大典中,这套金编钟就被放置在太和殿上。乾隆王朝六十年,虽然表面上富足昌盛,但暗中却早已危机四伏。鼎盛过后,大清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乾隆驾崩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几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腐朽的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08年12月24日,不到三岁的溥仪登基,当上了宣统皇帝。1912年溥仪6岁时发布诏书宣布退位,大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根据民国政府制定的《清室优待条例》,这位逊位皇帝仍可住在故宫。当时的逊帝溥仪,他宫内的太监宫女还是有一大批,有一千多人再加上亲属官员,这样他的支出还是相当浩大的,还是用皇帝的规模支出他的经费。
宣统皇帝退位以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中华民国每年拨给逊清皇室四百万元新币,作为逊清皇室的经费开支。但是民国政府每年不能如数发给逊清皇室经费,所以逊清皇室每年就大量拍卖宫中的金银财宝,这样宫中的金银财宝就大量流到外边去了。纪录片《金编钟之谜》记录了金编钟离奇命运际遇。(图文引自http://www.cctv.com/program/ jzql/topic/history/C15091/02/index.shtml)
上一条:凯尔特金币
下一条:康熙金釉碗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