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十三经》
用泥金书写的经书。历时十年之久,传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十三经》,于2003年年底被北京著名金书艺术家赵之中用独特的泥金书写下来。11月11日,65万余字、38册连接达千米的金书《十三经》首次在河北廊坊预展。据悉,该旷世独孤的金书作品将以不低于1300万元拍卖。
据《北京娱乐信报》11月12日报道,在展厅门前门内,有几名男子守候,展厅里还摆着两张床。进厅瞬间,六张长条桌上摆着金书册子,场面宏伟。满目流光溢彩的《十三经》册页,装裱采用宋代宣和款式,黑底金字,每页固定每行18字,共7行。因为场地小,只有部分页册展示。《十三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据赵老介绍,金书《十三经》是以中州古籍出版社1914年商务印书馆《十三经》影印本为蓝本,以阮元《十三经注疏》为参考书写的。“整个完工,花了百余两黄金,每天花费10小时书写6-7页,心躁时则不敢写,错一个字成本太高。”开始写时比较慢,后来写顺了速度也快了。“自己最爱是‘周礼’,下工夫最大的是‘左传’。”解说中还发生一个小插曲:记者想将金册翻近一些,当手刚碰到金册,一直在解说的赵老突然喊道“千万不要动!”笑着的脸也拉了下来,盯着记者一动不动。赵老生气道:“那些云套、装裱都是艺术大师亲手做的,善本打开一次损失寿命60年,摸一下损失自然也不轻。”赵老说,看经册要用“经拨子”,随后向记者演示了用“经拨子”翻册子,那哗哗的声音非常悦耳。
赵老告诉记者,有些金书是用金箔或金粉写成,色彩、寿命都有不足。而他有15年新工艺实践的基础,为独创的金书工艺提供了支持。赵老透露,他是将98.77%纯金锤成金箔再研成泥金,然后加胶手工研磨,然后用毛笔书写。特殊的工艺因要申请专利,不便透露,关键是考虑力度、温度、黏度、亮度。不过赵老表示不会让这一绝技失传。赵老的金书可保存500-1000年,而且用火烧,裱纸灰飞,金字完好无损。
赵老的助手是其爱徒阎惠中,因为长期用手研磨泥金,阎惠中右手食指的指纹渐有消失,与左手食指相比,则粗大很多。赵老说小阎十年如一日的研磨、整理、校对,“相当于杂工”。阎惠中说五年前他曾想打退堂鼓,当时处境太难了,不过最终扛过来了,“因为一种执着、一种爱好。”赵老则称有两个信念支持着,一个是对信仰的执着,一个是遵从心灵的安排。
赵老从小就研习书法,曾在1986年夺得全国书法大赛冠军。1976年他参观西安碑林时突发奇想,《十三经》是主导和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数千年之久的重要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元典,必须金光闪闪。特别是目击国家部委将中国书法一等奖授予一个写金书的日本艺术家,他受到很大刺激,下决心要写65万余字的金书《十三经》。为此,赵老两赴西安碑林,考察唐开元十二经,并托人到香港购买黄金。赵老笑称十年创作是“耗子拉磨,大头在后头。最后20万字的《春秋左传》是用一年完成的。”赵老称这样耗时十年的作品也就一件,光物质成本就高达数十万元。
据了解,赵老的金字20元一个,但这也难以维持金书《十三经》的创作,特别是保藏和展出维护。“其实我们很希望有博物馆或者个人收藏,而且想成立‘金书艺术基金会’,建立中国金书艺术博物馆。但财力有限。”有关人员透露,有拍卖行将以1300万元起拍金书《十三经》,“虽然这是我的十年心血,但金书艺术还是要发展。”赵老不愿多提拍卖。
人物资料:赵之中,著名金书艺术家,擅楷书,尤精小楷,先后完成金书作品条屏、册页、扇子三大系列,主要有《金刚经》、《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陆羽茶经》,是有史以来用泥金书写佛、道、儒家经典的第一人。1997年、1999年分别完成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册页各一部。《论语》被炎黄艺术馆收藏、《孙子兵法》被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收藏。《陆羽茶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作品曾入选基尼斯世界纪录。
一些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和书法老前辈称这部金书经卷是“罕见的国宝”,字字出入二王法度,开了探索和研究金书多部经典艺术精品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