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文化
韩国人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先付费消费现象的概括。2007年5月16日,韩国《朝鲜日报》网站刊登记者李明振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题目是《中国的“先付费文化”》。《参考消息》18日转载了这篇报道,转载标题是《韩国记者:看不懂的中国“押金文化”》。报道说: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手头有了三张离不了的卡。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国固然也很重要,但还有一些卡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们就是家中用电充值时用的“电卡”、做饭用的燃气充值时用的“煤气卡”、洗衣洗澡用水充值时用的“水卡”。每个中国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就是,要及时给电卡、水卡、燃气卡充值,以便它们不会突然断掉。不仅如此,手机有的也要事先买充值卡充值,否则很容易打光停用。就连原则上应先使用后付费的市内电话、网络费也有提前多少天预付费用才能安心使用的。超过交费期限几天,话机里就会出现“嘟嘟嘟”的声音。
这就是初次在中国生活的人很难接受的“押金”文化。可以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押金。在中国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即便下榻五星级酒店,入住时也要付食宿费两倍左右的押金。租房时,要多交月租费两倍左右的押金;安装国际电话漫游要交人民币3000-4000元;配送饮用水要为每只水桶交人民币50-100元的押金。患者家属用急救车拉病人时,如果想借用转送病人的移动床,还有“先付押金才能借”。更为荒唐的是,这些对外国人来讲不方便到极点的事,中国人却欣然接受。我也向中国熟人发过牢骚:“太麻烦,太不方便了!”可他们却说“水电之类的,事先买足就会非常省事。押金早晚会还,有什么麻烦?”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中国凭借经济腾飞已经可与美国并称“两大强国”,但电卡、押金之类的“先付费文化”却暴露出它与强大的外表相比,过于薄弱的软件。进军中国的很多韩国企业的经验之谈是,如果想在中国的事业成功,必须在签订正式的契约前,下狠功夫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洗浴、酒喝到脸红脖子粗。中国最近使用信用卡的地方也在增加,信用交易迅速扩展。工作单位不错的年轻人几乎手持一张或几张信用卡。虽然先付费文化等“信用社会的敌人”会随着这股潮流渐渐消失,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意识似乎短期内还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