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上客
黄金台是古代帝王招贤纳士的处所。黄金台上客,当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了。唐·刘沧《送友人罢举赴蓟门从事》:“此去黄金台上客,相思应羡雁南归。”南宋·恭帝《为汪元量送行》诗:“黄金台上客,底事又思家。归问林和靖,寒梅几度花?”(一说由南宋·瀛国公作:“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南宋至元十三年五月,南宋皇帝与全太后一行到达元大都,恭帝被废,封为瀛国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但忽必烈不想再养着这位南宋的亡国皇帝和他的母亲,决定“瀛国公赵显学佛于土蕃”,恭帝被迫到西藏喇嘛庙出家为僧,法号“合尊”。恭帝到西藏后潜心学习藏文,翻译了许多经书,如《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后来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西藏的佛学大师。全太后自愿为尼,出居正智寺。汪元量经过再三请求,被元朝允许南还,恭帝知道后就写了一首诗为汪元量送行。汪元量是杭州人,在南宋皇宫中担任琴师,曾写了一首题为《传言玉女·钱塘元夕》的词,写出了身处围城之中的人们那种大厦将倾前的感受。明·董其昌书题:“为问黄金台上客,得寻说剑酒人无。”民国·黄宗江《悲欣集·冯谖》:“弹铗倚柱高歌尽,佩玉归来四海春。自古黄金台上客,为君啸傲为君亲。”罗贤生《对联》:“堂堂十八学士,个个黄金台上客;莽莽三千玄天,重重白玉阁中仙。十八学士是指唐太宗开文学馆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参见“黄金台”。
《黄金台招贤》
《管理故事100例》之一。正文: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研究课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借用报刊一角,筑起“招贤台”,招聘贤才么?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