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花银鞍饰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01 点击次数:19 文章作者:
——辽代早期鞍饰件。鞍饰件包括:鎏金前鞍桥银饰片、鎏金后鞍桥银饰片、鎏金银鞍桥包片。2003年3-5月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山坡的一座辽代墓葬。伴随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有精美的金器、银器、铜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杯和丝织品。由于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在2004年4月被考古界资深专家们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座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没有盗洞。可是,挖开之后考古人员发现墓室非常窄小,而且建造的非常粗糙,四周墙壁上彩绘的壁画已经全部脱落。给人们的初步印象是:墓内凌乱,仓促下葬、应付了事。在墓室的后部摆放着一具描有彩绘的木棺与棺床。棺上雕刻着凤凰、仙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木棺彩绘以红、黑两色为主色,其中凤凰与仙鹤贴金;四周悬有铃铛。棺首有一小门,门上有铜锁,门两旁各站一侍卫。棺床上是镂空的栏杆,栏杆上有6只铜狮,栏杆下有两排铜铃,中间部位有4只相对的描金凤凰。随葬品有金器、银品、铜器、玛瑙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从这具木棺和随葬品的豪华珍贵程度来看,不难断定这一定是封建社会皇室成员的墓葬,因为能够享用“凤凰”陪葬的只有皇室中的女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么简陋的墓室和那些奢华的随葬品之间显得多么的不协调。因此考古人员判断:这个墓主人是匆匆下葬的。墓主人是一位女性,生前保养良好。经科学鉴定,她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尸骨头部戴有金箍,穿着11层丝绸衣服。在尸骨上还覆盖着8层丝织品,外层损毁严重,内层保存较好。尤其是第7层,不仅保存较完好,而且十分精美,它是墓主人的一件罗裙,虽历经千年,但上面清晰可见黄色的绣凤图案,明显带有晚唐风格。棺内还发现了7个香囊、2串缀着金丝球的玛瑙等饰件的项链以及金杯、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和罕见的来自东罗马的玻璃杯等物品。随葬品的豪华和稀有超过了著名的辽陈国公主。葬式和头上的黄金箍表明,这座古墓是属于辽代早期的墓葬。因为,辽代早期的贵族墓葬,不论男女都在头上戴上金箍。而辽代后期的贵族墓葬发展到用金质的或银质镀金的面具覆盖死者的脸部。令人惊奇的是:尸骨的颜色黝黑,而且在棺内还发现了来回滚动的水银,墓主人的胸腔内也灌进了水银。经检测,她的头发里的水银含量大大超过了正常人的几十倍,骨骼里亦含有大量的水银。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水银可能是杀死墓主人(或自杀)时灌入的,也有可能是用来保护尸体防腐的。由于在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因此,对该墓的主人究竟是谁的问题,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开始,人们看到这是一个女性单独埋葬,随葬品中有萨满)巫师)用的铜铃、萨满鼓和五颜六色的彩裙,便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宫廷中的大萨满。但是,随着珍贵的只能属于皇家才能享用的装饰品的不断出现,人们否定了这个推论。无疑,这座墓葬只能属于契丹皇家的公主才能说得通。于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首先想到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述律皇后惟一的“长公主”质古。根据《辽史》的记载,这位公主只活到三十五六岁,生前无子,是得病死的。在随葬的金杯上,果然刻着求子图。而且,经过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所的测定,证明墓主人生前确实患过腰椎增生的疾病。另外,随葬品中有来自东罗马的玻璃器皿也证明了她和述律太后的关系非同一般。因为,述律太后是回鹘人,来自丝绸之路必经的西域地区,是能够得到这种珍贵的玻璃器皿的,她将它送给女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诸多的问号还画在考古和历史工作者的脑海里……如此豪华、珍贵、稀有的随身饰物能够与她一同下葬,肯定是一位身份高贵的契丹公主。可是,她却葬在这极其简陋的墓室里。而且,她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了沉寂阴冷之中。因为在以往发现的契丹公主和贵族妇女墓葬中,都是合葬墓,无论公主是先去世还是后去世,都是要和她的夫君合葬的。例如陈国公主18岁便去世了,她的夫君几十年后才死,还要和公主合葬。那么这位从随葬品来看比陈国公主地位还要高的公主怎么会孤独地葬在吐尔基山呢?悬念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前不久,辽金史专家王德恒先生披露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吐尔基山辽墓的主人是“阿不里”的初步结论。在史书上大名鼎鼎的阿不里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孙女、东丹王耶律倍的女儿、辽世宗耶律兀裕(汉名耶律阮)的同胞妹妹。事情还是要从述律太后说起。辽天显十三年(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夫人述律皇太后总摄国政。述律太后名述律平,小字“月理朵”,西域回鹘人。她性情果敢坚定,善于决断。述律太后不喜欢文绉绉的汉化程度很深的皇长子耶律倍,而宠爱征战时总是冲杀在前的二儿子耶律德光。于是,她按照契丹旧俗,让两个儿子各骑一匹马,将缰绳拖在地面上,然后对众大臣说:“他们两个都是我的儿子,你们支持哪个,就去为哪个执缰。”述律太后的三儿子(最小的儿子)耶律李胡率先将德光的缰绳执了起来,大臣们也知道述律太后心向德光,怎敢违拗这个杀伐决断于须臾之间的太后的意思,所以都去执了德光的缰绳。这样,耶律德光就继承了皇位,是为辽太宗。耶律倍失去了皇位,又事事处处受监视、受掣肘,甚至还有生命危险。便觑准了对他监视放松的时候,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逃奔到了位于中原地区的后唐。而他的儿子耶律兀裕、女儿阿不里都留在了辽国,兄妹两个相依为命,小心翼翼地尽量不惹人注意地过日子。由于谦虚谨慎,兀裕终于获得了信任,成为太宗手下的大将。947年春,辽太宗亲自驾临汴京(今河南开封),宣布将国号由契丹改为辽。由于辽国统治者对中原人民的残暴统治和掠夺,各地汉族人民反抗契丹贵族统治的起义风烟四起、如火如荼,沉重的打击了契丹军队,就连汴京都受到了威胁。辽太宗慨叹道:“我不知中国人难治如此!”他在汴京只驻留了不到三个月,就被迫仓皇北撤,撤退的路上病死在河北栾县(今栾城)的杀胡林。在群臣和众将的拥戴下,作为太祖长房长孙的耶律兀裕于军前继承了帝位,是为辽世宗。述律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她岂能善罢甘休,马上让自己的小儿子——“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胡率军征讨。两军相遇在南京(今北京)附近的泰得泉,战罢,李胡大败。述律太后只好同意世宗继承皇位。后来,李胡和述律太后又谋反作乱,世宗将他们迁到祖州(今内蒙古昭乌达盟林东镇西南)严加看管。在这次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有一个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那就是萧翰。他是后族北府宰相萧敌鲁和述律太后妹妹的儿子、述律太后的亲外甥、太宗的表弟,所以深受太宗的信任。在北返的时候,太宗命萧翰统军镇守大梁。但是,在世宗宣布即位后,他又率军北上,表示支持世宗。在横渡对阵时,述律太后责问他为什么“背叛”,他说:我母亲没有罪,你枉杀了她!原来,在辽太祖逝世后,述律太后为了消灭政敌,便以殉葬为借口,杀死了许多认为对她有威胁的大臣、将领和贵妇,所以,造成了人心离散。萧翰正是因为母亲被述律太后枉杀,所以才仇恨述律,支持世宗。而他对世宗的支持是世宗能够取胜的关键。但是,萧翰在本质上并不同意世宗的改革和汉化政策,对世宗大量使用汉人为官尤其不满。横渡之约后不久,后党基本被压制住了。世宗将自己的妹妹阿不里嫁给了表叔萧翰,萧翰一跃成为附马都尉,掌握了军政大权。阿不里虽然是世宗的妹妹,但是受到守旧的贵族们的影响,随同丈夫一起,勾结诸王大臣准备谋反,想要恢复旧制。但事情被世宗察知,先发制人,将萧翰处死,并含泪将阿不里下狱。史书记载:阿不里下狱不久即死去,未写死因。后人估计自杀的可能性较大。阿不里是世宗惟一的妹妹,又是公主之尊,述律太后在祖州被软禁后,太后府的财产大部分归了阿不里。所以,吐尔基山墓主人奢华的随葬品阿不里都能够得到。因此,单纯从随葬品方面来看,可以说,质古公主和阿不里都可以享有如此贵重的随葬。但是,如果说这是述律太后的长公主的墓葬,那是完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将墓穴修好后再入葬的,就算她和母亲站到一边,但当时除了不让她们随便出入外,其他待遇是不变的。生前墓圹没有修好,完全可以等修好了再下葬。而这个墓葬非常不完整,只修建了一半。能够看出是匆匆下葬的,看来是没有时间从容不迫地修墓,急匆匆地就埋了。甚至连墓志铭都没有镌刻。因此,随葬品和圹穴显得很不协调。从种种迹象分析和推断,这些倒是非常符合阿不里的情形。阿不里入狱后突然死亡,可能是自杀。因为是谋反的大罪,不可能再精心地为她修好的墓地,只能埋在未完成的墓穴中。至于那些随葬品,是世宗看在自己的亲妹妹的份上,会让她随身带着的。至于妹夫萧翰,世宗绝不会让这个因谋反而葬送了自己妹妹的人和妹妹合葬的。在阴间,夫妇俩只能“劳燕分飞”了。因此,吐尔基山辽墓的主人,应该是阿不里,和述律的长公主关系不大。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之所以能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新考古发现”之一,是因为这座墓出土的文物不但珍贵,而且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虽然它是契丹贵族早期的墓葬,但是,明显地可以看出它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例如彩棺的装饰,几乎和汉族地区通行的完全一样。由此看来,在契丹政权的上层,日常生活中早已汉化了。辽世宗曾积极推行“一国两制”的南北面官制度,即:以契丹贵族为官,统治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称为北面官;以汉人地主为官,治理汉族地区,称为南面官。这在当时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政治制度。但是,推行任何一种新制度都会是困难重重的,甚至曾经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都成了牺牲品。所以,为了社会的进步,有时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这段转折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活生生的证明。辽建国以来,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当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方贸易以及和中原地区的贸易已经是十分发达的了。墓主人身穿和覆盖的十几层丝织品几乎都是江浙一带生产的。虽然处于战乱时期,但江浙和漠北草原仍是通商的。而随葬品中的铜铃、萨满鼓等,又证明了契丹民族当时还信仰着原始宗教——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辽国是历史上最尊崇佛教的国家,但是,吐尔基山的辽墓却没有佛教的痕迹。证明了辽代崇佛是从辽中期的圣宗时代(公元982年以后)开始的。总之,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文物,为辽代初期的历史展开了一幅那个时代的画面。《辽史》是二十四史中编纂比较简单、字数很少的史书,不断出土的文物,为这个契丹民族建立的历时218年的王朝,添补了许多史册见不到的史实,为我们后世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吐尔基山的辽墓,除了出土漆器、金器、银器、铜器、玻璃器、丝织品等珍贵文物外,墓葬中的彩绘木棺、内棺和棺床,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次完整发现。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是继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后又一次特别重要的辽代考古发现。中央电视台曾经在吐尔基山辽墓开棺现场进行了七次现场直播,在国际、国内影响巨大。吐尔基山辽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鎏金铜铎,鎏金铜长铃、银角号等;鎏金铜牌饰中有许多带有乐舞的图案,有击鼓、吹笛、吹笙、吹排箫、弹琵琶等,这么多与音乐、舞蹈等艺术有关的文物在一个墓葬中集中出土,也是辽代考古中所罕见的。由于墓葬中没有出土墓志铭,但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判断,应属辽代早期贵族墓葬,所以对墓主人身份的种种猜测,使吐尔基山辽墓多了几分神秘感。这次展览将展示彩绘木棺、内棺和棺床以及墓室中出土的近30件精美随葬品。单元入口采用墓道式进入方式,使观众仿佛踏进了吐尔基山的辽代墓葬,接而进入观众眼帘的件件精美文物以及辽墓壁画、特写照片等辅助展品,给观众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