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制胡瓶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02 点击次数:25 文章作者:
——古代波斯金银器。制于公元6-7世纪。唐代胡瓶见于金银器和陶瓷器,侈口,槽状流,细颈,溜肩,鼓腹,最大弧度在腹下部,喇叭形高足,口沿与肩安柄。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十六国时期传入中国。《前凉录》曰:“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佛菻作,奇状。”胡瓶是盛酒器。《通鉴释文辩误》卷九:“唐太宗赐李大高胡瓶。瓶,盖酒器也,非汲水器也。今北人酌酒以相劝酬者,以曰胡瓶,未识其规制与太宗之胡瓶合乎否也。”胡瓶在唐代的史书中多有提及,而且多为皇室贵族使用。如唐太宗把自用的胡瓶赏赐给大臣,《旧唐书》:“(大亮上表谏)太宗下之书曰:”……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中宗皇帝赐突厥胡瓶。玄宗赐安禄山大银胡瓶、安禄山献金窑细胡瓶等。银质胡瓶在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内蒙古敖汉旗、河北宽城都有出土。唐代陶瓷器中也有大量的类似器物,见于世界较大博物馆藏品及出土物,1974年山西长治出土唐白瓷人头胡瓶,河南洛阳塔湾唐墓出土三彩凤首壶。1977年陕西富平县唐李凤墓出土白瓷胡瓶。1980年秋季,在河南新安县磁涧乡柴湾村唐墓出土1件凤首壶。1982年9月,在河北蔚县黄梅乡榆涧村唐墓发现了1件凤首壶。波斯胡瓶分四类:第一类,分三式。Ⅰ式:凤头顶为盘口,凤眼炯炯有神,威武挺拔,细颈,垂腹,高圈足外撇。柄弯曲,两端为喇叭状花口,紧贴于壶体。Ⅱ式:凤头扁长,细长颈,中间有两周弦纹,壶腹较丰满,圈足扁矮。Ⅲ式:凤头做盖,凤嘴做流,细颈,垂腹,扁圈足,曲柄。著名的青釉龙柄凤头壶,以凤头为盖,龙为柄,细颈,长圆腹,高圈足,壶腹装饰豪华,用弦纹分割成四个装饰带,自上而下分别为:莲瓣、忍冬纹、胡人乐舞、菩提叶等,颈与圈足分别饰串株和倒垂莲瓣纹。第二类,壶,壶口叶形,有三彩、白釉、黑釉;颈细,长短不一;柄有绞绳形、龙头形、带状形等;圈足,有外撇,窄边、喇叭形等。第三类,腹为梨形,有白釉,绿釉等;流为叶形,壶腹呈梨形,矮圈足,曲柄,柄的顶部有人头、猴头、龙首形装饰。第四类,口为洗形,带状流,细长颈,溜肩,圆腹,浅圈足,曲形柄连于口肩之间,见于白瓷制品。唐代前期,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唐代的首都长安,广州和福建泉州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阿拉伯、波斯和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这里,他们带来了很多金玉宝物,使异域的物产、文明源源进入中国。唐朝受波斯文化影响非常突出,波斯处在东西文化交汇处,由于当时的东亚处于中国文化圈之内,能与华夏抗衡且自具风貌的文明主要在西方(指西亚中东),故西方文明最受唐人关注。其中波斯的经济、文化、工艺的水平在中世纪非常高,波斯文化辉煌灿烂,波斯早在汉代就和中国有联系,萨珊王朝时期,波斯和北魏关系密切。到了唐朝,波斯和中国的往来更为密切,他们将中国的丝绸、药材、陶瓷等运往西亚,把西亚的物品织棉、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等贵重的手工艺品大量运到中国。当时唐代称中国之外人,往往不辨其国籍,统称为“胡人”,商人曰“胡商”,所用之物一概冠以“胡”字。根据史籍所记,这些商人多数为波斯大食国人。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胡风流行朝野,弥漫天下。唐代工艺美术创作中,像织绵、金银器、瓷器等深深地染上了波斯的色彩。唐代陶瓷器中有很多与西方文明联系颇多的造型,如中亚种的双峰驼、胡人俑、胡人双狮、西域风格的双耳扁壶、把杯、角杯、六叶形盘、立环形高足盘及胡瓶等。唐代陶工们广泛地吸收了波斯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术结合,唐代的凤头壶就是在波斯胡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唐朝胡瓶独具特色,盛极一时,与当时社会盛行的饮酒风气密切相关,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唐代各阶层普遍饮酒,唐太宗、穆宗喜欢葡萄酒;皇帝对亲近的供奉官特别是早期的门下省和后期的翰林学士,都是要给酒或经常赐酒。有关文人、武人阶层嗜酒饮酒的确记载就更多了,有关将士们的饮酒记载主要是各种劳军、犒军、享军宴会。平民百姓饮酒应该也不少。这时期饮酒的场所除在公堂、家中或郊野外,还有许多在酒肆和酒店里,都城长安市上酒肆旗亭为数甚多,全城许多里坊中都有酒肆,规模大小不等,而东、西两市则最为集中有名,胡人在市内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其主要行业,“胡姬当垆”、“胡姬劝酒”已成为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景观。以下出土的考古资料就是证明:唐永泰公主墓前室壁画北侧的《宫女图》上,出现了手持胡瓶的侍女;唐代墓里出土的胡商俑,也手持胡瓶;三彩骆驼的背上亦挂着胡瓶,在西安和洛阳的唐代墓葬里出土了三彩、白瓷胡瓶。作为酒器的胡瓶在唐代饮酒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