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镀金鎛钟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07 点击次数:50 文章作者:
——清代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整套十二圜,以应十二律。 钟体上径小,下径大,横径小,纵径大,呈扁圆形。整套鎛钟钟体大小同,但各钟的内高、内中径、内下径、厚度均不同,以定音高次第,从低音到高音排列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钟体阳面镌篆文乾隆皇帝御制铭,背面铸钟名,周围布乳钉36个。十二钟簨簴皆涂金漆,上簨左右雕龙首,脊树金鸾,鸾与龙首均衔五彩流苏。中簨悬钟,左右两簴承以五彩伏狮。十二钟用时不并陈,仅设当月律之鎛钟,如十一月设黄钟,十二月设大吕,正月设太簇,依此类推。用时位居编钟之东,凡作乐,先击鎛钟,以宣其声,即所谓“金声玉振”之金声。(图文引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147971.Shtml)清代鎛钟的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鎛钟自汉以来的隋、唐、宋、金、元各史乐志中均有记载,惟明代乐悬未具,致使历朝礼乐中的重器沿袭出现中断。康熙朝御制《律吕正义》虽引隋书乐志做了记载,但也仅限于文字,实物仍为空缺,时至乾隆朝,这一缺憾才补上。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因江西出土古钟11口,江西巡抚阿思哈将其贡进朝廷,经乾隆帝辨认,此钟正是康熙《律吕正义》中所载:“每钟悬一簨簴,各应律吕之音”的鎛钟,遂命乐部仿铸。 古钟出土之际,正值朝廷用兵准、回两部。历时五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按照古制大捷之后必要“功成乐作”,“铸钟鼎以纪功德”,因此新铸鎛钟便成为顺应古制、大吉大利、纪功扬威的非凡之举,强烈表现出统治者追崇周礼、建中和之极之意,借儒家“礼乐通政”的治国思想来达到强化皇权统治之目的。 此钟御制铭释文: 自古在昔,功成作乐,辨物涓吉,铸此钟鎛。皇祖正音,中和大备,讵独是遗,或存深意。绩底西旅,瑞出西江,考制象器,协和万邦。一簴特悬,用起律首,编钟继奏,箫韶成九。宽横栾舞,必考必精,慎遵前宪,敢或损增。宣阳导阴,立均出度,万事本根,百王矩矱。繄余小子,蒙业重熙,赖天耆定,惟曰际时。范器识年,悉新巳盛,铭无溢辞,惕乾懋敬。乾隆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