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鎏金神像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10 点击次数:38 文章作者:
——明末清初金饰佛像。据中新湖北网2003年4月23日电(卢家亮、汪凤),4月13日,武当山文物局文物工作者在对紫霄大殿文物进行检查时,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供奉在大殿右龛中的一尊玄天真武大帝金神像,在拍摸时发出的声音是纸板声音,而不是金属声音,随行的武当山文物宗教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赵本欣遂对其进行了考证,竟意外发现这尊“金神像”竟是被鎏了金的“纸糊神像”。该神像通高89公分,身宽26公分,厚度为0.6公分,内为空心,且没有支架支撑。神像面有情,目有神,其衣褶清晰,线条流畅,手法冼炼细腻,尤其是齐肩的披发雕塑的出神入画,丝毫看不出是纸糊和纸雕的工艺。更让人称奇的是不仅神像表面没有脱落,而内部也没有丝毫损伤和虫龋。该文物为明末清初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用白芨、菊花、桑皮等中药合成的防腐、防虫粘合剂,将棉纸通过十几道工序粘贴在一尊塑好的泥像上,完工后又镂空泥像而成,其表面图案、衣褶是用棉纸和有韧性的纤维做成线条贴上后,再蒙贴棉纸,再贴金,最后通过锤打而成。每道工序精细且难度大,最难的工序是在棉纸上贴(鎏)金,即使现代科技也难做到。赵本欣称:该文物是距今发现并有记载的最早的,并且保存最完美的“纸糊神像”,它集聚了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防腐等工艺的精髓。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被误为是“金神像”,足以证明其工艺之精、之绝,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纸糊(纸塑)工艺有很高的价值。专家称,这尊“水货”纸糊神像远远超出了“金神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