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舍利金棺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32 点击次数:55 文章作者:
——唐代佛教金银葬具。铜函通高13.2厘米,方12.3厘米,重590克;银椁通高9.3厘米,长10.7厘米,宽8.4厘米,重351.5克;金棺通高6厘米,长7.5厘米,宽5.4厘米,重107克。1964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泾川县大云寺舍利灵塔塔基。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唐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由石函、铜函、银椁、金棺和玻璃瓶组成,层层套置。石函呈覆斗形,顶部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函身刻“延载元年”函铭。铜函形同石函,遍体鎏金,刻忍冬草纹。盖顶镶银莲花和桃形银珠。盖和身之间安有合页及银扣,挂鎏金锏锁鍽。银椁覆瓦式盖,通体刻缠枝忍冬草纹,两侧各安两圆环,底座围栏杆一周。金棺形同银椁,棺盖和棺身四壁用金片、珍珠、绿松石组成大莲花,周围衬饰小莲花和莲叶,金棺内置一玻璃瓶。此葬具精巧华丽,光艳夺目。2004年10月,这组国宝远赴美国,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3-8世纪中国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展览“走向盛唐展”,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露甘肃国宝芳容。4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泾川县,一批唐代大云寺舍利石函和金银棺椁的出土,震动了当时的考古界。当时,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社员因修路需要,清理唐代大云寺舍利灵塔塔基砖石时,发现了“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十一粒”。大云寺金棺银椁最早将中原传统的棺椁葬制纳入佛教,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东段地域文明和佛教文化的高度发达,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舍利和金棺银椁,是世界之宝。这套舍利容器发现40年来,曾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