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黄金文明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33 点击次数:88 文章作者:
——非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上帝赐予非洲人的一块“黄金”宝地。但历史上,非洲复杂的地理环境,妨碍了非洲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也影响了非洲的发展。综观非洲大陆。非洲南北两端是小而肥沃的狭长地带。这些狭长地带很快让位于广阔无垠的大沙漠,即南面的卡拉哈里沙漠和北面的撒哈拉沙漠。在非洲历史上,从非洲某一地区到另一地区是很困难的。撒哈拉沙漠成为非洲大陆交流的一大屏障,再往下是绵延起伏的草地或大草原,然后是热带雨林,在其最稠密的地区,比沙漠还难以穿越,这使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实际上成为一座岛屿。但撒哈拉沙漠决不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障碍。大沙漠的东面,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内地对外部世界来说是比较难以进入的。沿东、西海岸的1000英里长的沙洲,以及东、西两岸的巨大的隆起地,也是有力的障碍,它使乘小船登陆十分危险。即使成功地躲过了沙洲和激浪,仍然还有另一个障碍,即滚滚河流由内地高原顺着一道道悬崖向低洼沿海倾泻而下时所形成的急流和瀑布。另外,低洼的沿海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以及由这种气候引起的热带病,也挡住了进入非洲的道路。内地高原通常气候凉爽,益于健康,但沿海地区的气候却严重影响了要到内地去的人们的健康。非洲的北非有埃及古老的黄金文明,南部有南非黄金王国,中部(东、西部)有索马里、加纳、马里和桑海等黄金之邦。黄金通道东非国家索马里: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在国际贸易的带动下,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后渐发展为众多的城邦国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泽拉、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桑给巴尔和基尔瓦等。8至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地,左右逢源。考古学证明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东非各城邦普遍盛行奴隶制经济,其政治结构为君主制,文化上具有穆斯林色彩,伊斯兰教在诸城邦的政治、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城邦之间,弱肉强食,时有战争发生。13世纪北方伊法特一度称雄。15世纪前期,摩加迪沙曾独占鳌头,继而以基尔瓦为都的桑海黑人国家崛起,控制了摩加迪沙、蒙巴萨、马林迪等著名商业城邦。当时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等人对东非诸城邦的繁荣都作了相当生动的记载。在中国旅行家汪大渊、费信等人的笔下也有许多有关东非城邦的宝贵记载。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开始侵入这一地区,此后200年中,葡萄牙人对东非大肆掠夺,猎取黑奴,破坏生产,致使往昔相当繁荣的商业失去勃勃生机,不断凋敝。西非黄金诸国:西非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北、南临几内亚湾、西起大西洋、东至乍得湖的广大地带,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此地居民多为苏丹语系的黑人,所以西非也称西苏丹。加纳、马里、桑海是非洲热带稀树大草原上的三大黑人文化。西苏丹地区的经济模式对三大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西苏丹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热带稀树大草原上的经济。其次,黄金输出始终是这三个帝国财富的基石,但黄金输出形式单一,扩散效应差。第三,撒哈拉贸易是一种穿越巨大沙漠的长距离贩运,这给这一地区的黑人文化增添了独特的内容。自远古起,西非与北非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关系。西非地区盛产黄金,为北非诸先进国家所亟需,而北非地区所盛产的盐,又是西非所稀缺之物,两地之间互求、互补的关系致使撒哈拉商路经久不衰。由于商贸繁荣,西非地区的文明发展受到较先进的北非文明的强烈影响。特别是6-7世纪,伊斯兰教传及西非,推动了这一地区文明发展的步伐。自8世纪起,西非地区先后有加纳帝国(700-1200年)、马里帝国(1200-1500年)和桑海帝国(1350-1600年)三个国家政权兴替变更,称雄一方。这三个帝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首先,它们都以商业为基础,因此每个帝国都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每个帝国的岁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当时的一位学者贝克里,列举出在加纳帝国向出入边境的“每头驴所驮的盐”以及驴和骆驼所驮的其他商品所征收的税。他说:“在这一帝国中所发现的每块金子都属于加纳国王,而国王留给人民的只是金子上的灰尘……”黄金之邦加纳:加纳国家大致形成于3世纪左右,其统治者据说为肤色较自、从北方迁来的柏柏尔人。加纳与如今的加纳共和国在地理位置上并无关系。古加纳王国出现在公元初期,8世纪末,素宁克族黑人夺取政权,建西塞·通卡尔王朝,立都昆比·萨利,该王朝的统治达数百年之久。王室独占了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的诸多金矿,并控制着食盐贸易,十分富庶。号称“黄金之王”的加纳诸王倚仗财富,装备大军,四处征战,成为西非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王国。加纳的国王以黄金著称于世,连王宫的狗戴的项圈都是金或银制的。加纳国王可以20万名武士参加战斗,其中四万名都是弓箭手,足可见其无比的权力。贸易和贡赋是其财富来源,加纳的统治者非常清楚黄金贸易的重要性和保持它的意义,他们垄断了南方的黄金市场。虽然自11世纪中叶(1076年)始,北非柏柏尔人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摩洛哥)为夺占黄金和奴隶大举入侵加纳,入侵初始,加纳人的抵抗受挫,失城陷地,濒于亡国之险境,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终于在1087年把入侵者逐出国土,它的贸易方式也被保存并进一步发展。然而经此番长期抗战之后,加纳王朝的元气大伤,国势日衰,内有分裂割据,外有异族频频入侵。1200年,苏苏族的国王苏曼古鲁征服了加纳的残余部分,加纳王国从此销声匿迹。1235年,已有500年历史的马里王国在松底阿特的率领下击溃了苏苏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马里逐渐控制了原加纳王国的土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更富裕的国家。现在的加纳是黑非洲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最重要的矿物有金、金刚石以及锰和铝土矿。奥布阿西至敦夸一带是世界上大原生金矿之一,黄金蕴藏量约20亿盎司,产量居非洲第二位,仅次于南非,1996年产量为184万盎司。庞大的马里帝国:马里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康加巴地区,原为隶属于加纳的小国,其居民多为曼丁哥族的马林凯人。8世纪前后,他们接受了伊斯兰教。13世纪初,马里逐渐崛起,先是打败宿敌索索人,后又征服业已衰败的加纳。14世纪上半叶,曼萨·穆萨统治时期,马里国势达到顶峰,其版图西起大西洋,东至加奥,北抵撒哈拉。南达赤道热带森林,成为撒哈拉以南的庞大帝国。14世纪初,国王曼萨·穆萨曾途经埃及前往麦加朝觐,随从达6万人,用84头骆驼驮运金砂。一路慷慨施舍,挥金如土,大肆炫耀财富,使北非及欧洲诸国都被这位“金矿之王”的豪富所震惊,一时之间,马里的富庶名闻伊斯兰世界。他还以重金礼聘大批穆斯林学者来到马里讲学,使马里成为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他还大规模引进阿拉伯文明,使马里文化昌明,盛极一时。马里帝国拥有一支10万余人的军队,控制着众多国家和部落。在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相当繁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延巴克图、瓦拉塔、加奥等重要商镇。14世纪,北非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曾周游马里,对其繁荣的文明状况作了生动的描述。1360年以后,马里王国因出现争夺王位的内战,使国力日蹙。15世纪下半叶,马里遭到原属国桑海的频频进攻,丧失大半河山,成为偏安一隅的小国。17世纪,马里亡于班巴拉人。现在的马里,黄金总储量达600吨。黄金矿藏分布如下:科涅巴地区:根据马矿业研究和开发公司六十年代的勘测,梅蒂南迪地区的储量约4吨,品位为11.14克/吨;鲁罗地区储量约44吨,品位为5克/吨。目前,BHP公司正在准备进行开采。卡伊地区:萨迪奥拉地区储量为120吨,其中氧化矿的品位为3克/吨。“萨迪奥拉金矿开采公司”(属SEMOS公司)已于2001年开始工业化开采。该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结构如下:加拿大Langold公司38%,南非英实公司38%,马里18%,世界银行6%。卡拉那地区:储量约60吨,品位为15克/吨。1984至1991年由前苏联援建的国营卡拉那黄金开采公司进行开发,由于困难重重,公司于1992年解散。目前正对该矿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研究,准备通过国际招标重新开采。西亚玛地区:这一地区金矿和分散在断裂火山岩中的硫化物混合在一起,根据BHP的测定,储量约100吨。“西亚玛黄金公司”准备在这一地区开采,其股份如下:BHP65%,马里20%,世界银行15%。5、基达尔地区:储量约3吨。1990-1999年,马里黄金产量逐年上升,分别达到4328公斤、5352公斤、6099公斤、5939公斤、5677公斤、6157公斤、6744公斤、18478公斤、22826公斤、22875公斤。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超过50吨,现已为非洲第三产金国。桑海: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已建立,当时位于尼日尔河中游的登迪地区。公元11世纪初,迁都加奥,后改名加奥王国,是马里原属国之一。马里衰落给桑海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到15世纪下半叶,桑海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桑海帝国的强大起来,使西苏丹文明发展的更成熟。桑海人是尼格罗人种之一。他们有文字记载的文化,是用阿拉伯语记载的。索尼·阿里,在尼日尔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霸权,并通过贸易和贡赋,积累了显赫一时的财富。就是他,将桑海在当时成为除了东方的博尔努以外,苏丹最强大的国家。而他的继承人阿斯基亚,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不仅控制了遥远的南、北方的局面,他真正的胜利,还在于他为桑海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这标志着桑海在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方面已经取得了新的巨大的胜利。但桑海帝国只维持了100多年的兴盛局面。内部的纷争使外部武力有了可乘之机。1591年,摩洛哥军队占领了桑海的都城廷巴克图。桑海帝国不复存在了。黄金引发现代“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究竟是哪一场?对于这个问题,不要说是一般的军事爱好者,即便是军营中人也未必能答得上来。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进行了5年仍在继续之中的刚果(金)内战。据2003年6月2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刚果(金)内战于1998年爆发,在过去的5年里,虽然交战各方先后签署了3个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议,然而,和平却始终没能光临这片土地。据专家们估计,5年的连绵战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和自然灾难夺走了200万-470万人的生命,相当于连着发生了666次“9·11”事件。人们难以相信,造成如此惨重伤亡的并不是威力无比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这个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国家,用于内战的武器跟祖先们千百年来用于狩猎的武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弓、箭、弯刀,当然也有少数外来的来复枪和手榴弹等。而据国际救援组织了解,绝大多数人是死于由战争所带来的饥荒和疾病。战争还造成了另一个特殊的现象———少年兵。这些孩子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0岁,基本上都是战争孤儿,为了生存只好加入各种武装派别。和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一样,引发刚果(金)内战的原因无非是种族仇恨和对资源的占有欲。正是由于刚果(金)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令对此垂涎已久的邻国纷纷卷入这场战争。卢旺达、乌干达和布隆迪以保卫边境安全为由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应卡比拉政府之邀出兵帮助平叛,遂使大湖地区的局势复杂化。这场战乱也被称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003年5月初,在东部伊图里地区,为了争夺盛产黄金的布尼亚市,当地最大的两个部族伦杜和赫马的民兵激战数周。武装冲突还导致两部族之间的互相杀戮和抢劫,致使许多无辜平民暴尸街头。5月29日,一名赫马族母亲哭诉,她亲眼看到两个女儿被活活砍死。原来拥有35万人口的布尼亚市现在基本上变成一座空城。有关专家分析说,这场连绵不绝的战争之所以持续不断,跟缺乏国际社会强有力的干预有关。由于缺乏国际性的战略地位,刚果(金)内战始终未能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干预,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大国,因为没有多大的切身利益而不愿伸出援手。一位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美国专家指出,刚果(金)冲突绝对是世界上最糟糕、最血淋淋的战争,但是外部社会对此的关注几乎等于零,这和当年波黑战争所引起的重视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值得庆幸的是,联合国安理会5月30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向刚果(金)派出一支以法国军人为主的临时紧急干预部队执行维和任务。700名法国军人已于6月9日经乌干达抵达刚果(金)东方省伊图里县的布尼亚市。专家们认为,只有像联合国这样大规模、大力度的干预才是该地区实现和平的希望。黄金王国——南非:南非,非洲人称其为阿扎尼亚。位于非洲的最南部,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一个亚热带国家。东北与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为邻,北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毗连。海岸线长约2500公里。国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南非是世界是产子最多的国家,黄金是南非最有价值的名片。一提起南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黄金。一提起黄金,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南非的百年辉煌的黄金开发史。事实上,南非生产和出口黄金的历史已经有1000年了。虽然这1000年中摩纳莫塔帕王国崩溃后,接着就是帝国混战,葡萄牙和非洲阿拉伯穆斯林海岸国的冲突也不断,南非的政治地图不止一次地变得面目全非,黄金出口贸易也曾因战争和其他政治剧变中断过,但1000年中黄金的生产和出口基本还是持续下来了,但直到19世纪黄金业才在经历剧烈的动荡后恢复平静。现在,1000年前的采金遗迹已经不多,但100多年来的采金实况却历历在目。现在的南非、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的部分地区有采矿、加工、冶炼和出口金属的传统,但采矿和冶炼方法已经不同以往。南非王国第一个采矿、加工、冶炼和出口黄金的当属南非的马彭布维,公元1000年到公元1300年是最繁荣的时期,控制着从林波波河到东海岸的运输路线。从那以后直到殖民地时期(19世纪),这个地区出口各种形式的黄金,有基本形式如黄金尘,半冶炼形式如金珠子、金丝,以及冶炼形式如珠宝和其他装饰品。马彭布维位于一个小的砂岩高原上,是林波波河和沙舍河的汇合点,靠近现代南非、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交界点。马彭布维高原海拔30米,长300米,坐落着王室成员,余下人都生活在高原下面和附近的村庄和田园。马彭布维人通过穆斯林斯瓦希里人作中介与外界做着黄金、象牙生意。斯瓦希里人将黄金运到海岸,通过阿拉伯船只再出口到南非合恩岛、阿拉伯和中东地区,从这些地方再分销到中东的其他地方、印度,甚至更远的欧洲和中国。南非王国和穆斯林酋长国之间的贸易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黄金在马彭布维兴起的时候才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产品。斯瓦希里人用从埃及和印度进口的玻璃珠子换取黄金,非常有趣的是,这还得在马彭布维再加工一次。当地铁匠融化整块的和损坏了的玻璃珠子,融化的玻璃再被铸成模型,冷却后,这些模型被打碎,可形成新的、大的玻璃珠子,今天的考古学家称此为花园滚筒珠子。13世纪后期马彭布维衰落后,政治、军事和经济重心转移到北部,即现在的津巴布韦,赞比西河和撒比河成为运输主干道。在津巴布韦,14世纪崛起的是摩纳莫塔帕王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津巴布韦大王国”。有趣的是,首部描写“津巴布韦大王国”的书籍在欧洲的里斯本出版,时间是公元1552年。该书作者解释“津巴布韦”一词的含义是“宫廷”,因为它是一个皇室群体,而且入住的永远是皇帝的妻子,君主根据需要可以牵动帝国。该地方的出土文物中有金属作业工具,尤其是黄金的作业工具,如三个盛黄金的坩锅和一对钳子。在“津巴布韦大王国”废墟的低谷洞穴还发现了很多黄金坩锅以及黄金鹅卵石研磨器,黄金矿石和铜矿石残留物。“津巴布韦大王国”有一块冶金地,黄金、铜和青铜都在那儿加工。考古学家同时还挖掘出用于交换贵金属和其他出口商品的出口贸易商品——印度的布匹、中国的陶瓷,还有埃及和印度的玻璃珠子、印度的铜制品、葡萄牙产品以及纺线用的纺锤和螺纹。这些东西涉及的年限从12世纪到18世纪。津巴布韦黄金出口的规模仍很难确定,但是,现代历史学家估计摩纳莫塔帕时代的出口规模在每年1.5吨到7.8吨。摩纳莫塔帕王国崩溃后,葡萄牙的入侵对穆斯林商人和船只产生巨大冲击,估计出口规模可能下降到0.5吨/年。几百年前甚至1000年前的南非黄金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又是如何开采和加工的呢?有资料说,探矿几乎可以肯定是一项必须活动——金片在河边砂石中闪耀,火灾暴露的石英纹理中跳跃,甚至在蚁丘和白蚁墩中闪烁。根据经验,特定的庄稼也可以是特定的产金温床。砂金可在沉积矿中找到,然后就是产金矿石。黄金从沉积矿和石英石中提炼而出。首先,去掉产金石英石的外表岩层,随后就转为挖掘里面的矿石——纹理最宽有1.5米。如果纹理是在软石里面,则用副顶蚀作用——石英从两侧敲击,期间产生大的沟壑。如果缠绕的石头是硬的,矿工则用下投顶蚀作用——仅仅采石头,将石英整个地从底下直接取出。如果纹理很深,以致表面工作无法进行,则用轴杆进行分割。这种轴直径约1米,当接触矿石后,便从各个方向深入数米探测,然后放入新的轴,此过程重复几遍,有时地下矿床和矿场会是相连的。通常下探深度不会超过45米,因为到了这种深度就不需要人工照明了。究竟一些深的轴是如何照明的不得而知,如何通风也无从解释。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用作了采矿。火通常用来粉碎矿石,采矿工具有石锤、铁棍和铁凿、铁铲、铁斧、石楔和木楔等。矿石然后转入木桶或编制的篮子,并人工运出轴杆。采矿非常危险,在很多矿里发现了人的骨骼,很久以前就有对意外事件的严酷陈述。水渗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一年中地下采矿只有几个比较干燥的月份才能进行。16世纪葡萄牙勘探目击者的帐本揭示,若干群落都涉入采矿,一个见证就是在崩塌的矿里发现了女性的骨骼。一旦一根轴耗尽后,通常会以碎石填塞。如果矿石级别太低则不值得加工。最低的经济价值可能是1吨黄金中只能炼出60克的黄金。随后碾碎矿石,冲洗,洗掉较轻的石英石,留下的便是黄金尘了。尽管也有黄金尘出口,多数情况都先制成半成品和成品再出口,如制成珠宝和其他人工品,满足出口市场和当地的需要。南非矿藏资源很丰富。它是世界上24种重要矿产品的五大生产国之一。除石油和铝土外,其它工业用的矿物几乎都有。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莹石的储量都居世界首位。钻石、蛭石居第二位,锆居石、磷酸盐居第三位,煤、钛、石棉、锑居第四位。其中,黄金储量为2万吨,占世界的51%。铂族金属储量2.7万吨,占世界的75%。锰储量127万吨,占世界的78%。钒储量540万吨,占世界的49%。蛭石储量7300万吨,占世界的50%。铬储量24万吨,占世界的81%,锑储量25万吨,占世界的50%。石棉储量780万吨,占世界的50%。铀储量19.1万吨,占世界的50%。铀是南非采金业的副产品,年产量约7000余吨,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非是世界上著名的“钻石之国”。按产值计算,南非钻石生产居世界第一位。铂、铬、镍、钼、锡、镁和莹石,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南非的黄金矿床主要集中在方圆近50公里的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目前在这一盆地共有矿山41座。其中产量最大的矿山瓦尔瑞夫士金矿,年产量达70吨左右。最深矿山为西部深水平金矿,开掘深度已达4000米。在这一盆地以外其他地方,几乎是一片空白,尚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南非是世界上产金子最多的地方,采矿业是南非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出口所得约占外汇收入的2/3。南非与美国、原苏联、加拿大等被列为世界上五大矿产国。南非黄金的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南非在1886年发现黄金,但当地的金矿比较特别。南非的黄金多半深埋在地底一英里,平均只有一英尺厚的矿脉中。南非的矿石质量很低,一吨的矿石只含不到一盎司的纯金,而且将纯金与矿石分离的工作非常困难。南非金矿公司股票一度崩盘,有些甚至跌了95%,这多少与前几年没找到盈利模式的网络股相似。最后,由于氰化法的采用,使得南非黄金年产量从1886年的不到一吨成长到1889年的14吨。又过了十年后,年产量已达120吨。南非有五大金矿,从1870年在南非发现大金矿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南非累计生产黄金4万吨,占人类有史以来所产黄金总量的2/5。南非的黄金生产发展非常迅速1887年南非的黄金产量只有1.2吨,五年后达到30吨。在举世闻名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区发现后的第十二年即1898年,南非的黄金产量达到了120吨。从此,便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产金大国的地位。特别是在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南非的黄金生产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增长,在1970年创下年产黄金1000吨的历史纪录。1970年产量最高峰为1000吨。以后产量逐年有所下降,20世纪80年代每年产在657-700吨,90年代每年产金450-620吨。进入21世纪,产量下降到400吨以下,2001年为394吨。南非黄金的总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也由80%左右下降到世界黄金总产量2514吨的15%左右。南非的矿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采矿技术居世界先进地位,特别是深井开采技术,已经输出到了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南非的矿业公司也已经进入欧洲、拉美和非洲其他国家。据南非储备银行(央行)的统计报告,截至2000年10月31日,南非黄金和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75.3亿美元。由于南非拥有除石油以外的所有资源,使之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这里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足以令非洲其他国家羡慕不已,南非的产值占到50余个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南非的黄金产量如此之大,简单说来有如下因素。其一是储量大,开采规模大,而且矿区相当集中,在我们驱车前往瓦尔瑞夫士矿的途中,在大约100公里之内,就看到有11座矿井。其二是矿床开采条件优越。由于矿床为沉积型,矿体形态规整稳定,矿体与围岩之间界线分明。我们在井下看到,回采矿房的顶板十分平整,如同一个大厅的顶棚一般。另外,南非的金矿石相当易选。南非特有的兰德金矿含硫量极低,不含泥,其中全部以自然的单体金状态赋存。其三,由于易采易选,再加上劳动力廉价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其四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南非黄金生产的另一特点是社会分工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比如,无论规模大小,几乎所有的矿山都不设炸药厂,也无机修厂。这些工作都是由专门的公司来承担。就连井巷掘进也是由井巷公司一包到底。近代南非黄金潮的涌动迟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但却来得更为汹涌澎湃。南非于1850年左右已发现零星金矿,主要地点分布在东德兰土瓦布莱德河流域的皮尔格姆斯瑞斯特(意为朝圣者休息地)地区。但那些均为规模不大的冲积层采金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非兴起了一股淘金热,多少人带着一个个一夜暴富的梦想从陆路和水路蜂拥而来。南非黄金潮的涌动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淘金者乔治·哈里森1886年的一次偶然发现。这位来自大洋州的哈里森不仅在本土狂热的追逐黄金暴发梦,还曾远渡重洋在美国西部碰过运气,随后又浪迹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同许多淘金者一样,哈里森最初在南非的日子不仅没有圆了黄金梦,还常常被一种貌似黄金的铁矿石所愚弄。哈里森被这种人称“傻瓜黄金”的矿石捉弄了几次以后,变得有些心灰意冷。1885年底,哈里森决定与朋友乔治·洛克一起去巴伯顿再碰碰运气,为了赚几个小钱,他半路上停下来在兰格里特农场建造房屋。1886年3月第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哈里森在农场内一座小山山顶快步向下走去时,突然被草丛中一块砾石绊倒。哈里森边骂边挣扎着站起来。回身捡起那块将他绊倒的石头向下砸去。似乎还不解恨,他抬起脚来,要将碎石踢向远方,这时,他惊奇的发现这块石头挑逗般地闪烁着金光,他捡起来斜对阳光反复端详,不是“傻瓜黄金”。他激动的大叫起来:“上帝,真的是黄金!”哈里森这回发现的不再是一块星星点点的采金地,而是一条连绵430公里,宽约24公里的弧形金矿脉(一说是长约480公里、宽100多公里的金矿带)。哈里森本人在狂喜之后,他立即按照惯例赶到比勒陀利亚,把拾到的金子交给那片土地的主人格特·奥斯休曾。后者马上写信给保罗·克鲁格总统,引荐哈里森。总统府的一位官员接待了哈里森,要求哈里森把他的发现写在宣誓书里。他写道:“作为一个澳大利亚淘金热的参加者,我有着长期的经验。我认为我新发现的地方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采金地。”在哈里森签署宣誓书的第三天,消息传开了。有人起草了一个请愿书,要求得到奥斯休曾的土地所有权,并宣布周围的广大地区为“国家采金地”。地方行政官员批准了这一请愿书,哈里森作为发现者,得到了这块采金地的最好部位——第十九号矿区,并取得了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的“发现金矿者所有权证书。”但是哈里森习惯于探险猎奇,他不愿停留在他拥有的矿区里干采掘的活儿。他以10英镑的价格把他的矿区卖给了另一个勘探者,然后前往瓦尔河流域最大的城镇去实现他更大的的冒险去了。哈里森以10英镑卖掉的“第十九号矿区”周围逐步建起了一个小镇,这就是后来的南非重镇约翰内斯堡。这里最后成为整个南非金矿工业的核心,以哈里森发现的矿脉为基地的一系列金矿生产了100万公斤黄金,占西方世界黄金产量的70%。从此以后,约翰内斯堡的经济和生活都受到采矿业规律节奏的驱动,原本宁静的大草原上出现了许多临时搭建的住所和帐篷,来此淘金的各路人马各显神通。短短的几年时间,约翰内斯堡就发展成为南非最繁华的都市,今天的金都仍然展现着在当年那段纷乱的日子里所塑造的特色。如今,哈里森的雕像就矗立约翰内斯堡同际机场到市中心的24号公路旁。南非一共有三个首都,分别是行政、立法和司法首都。普利托利亚是行政首都,是南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集中了南非许多重要的国家机构,也是德兰士瓦省的首府。开普敦是南非的立法首都,全国第二大城市,为开普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早在1886年还只是南非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但100多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50多万人口(半数以上是黑人)的南非最大的城市,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而且是一个全球见报率很高的地方。约翰内斯堡的历史就是一部淘金史,它四周有绵延几百公里的“黄金弧”,因而,它又有一个非常绚丽的称呼——金都。弗里尼京、贝诺尼、查密斯顿、阿尔巴顿、罗得堡、布兰克班等城镇和矿山城,构成南非的经济中枢,其工业产值约占南非工业总产值一半左右。市东杰米斯顿有世界最大的炼金厂,也是南非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几乎南非所有的黄金财团和公司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矿业巨头和金融机构,都把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人们又称它为南非的“经济首都”。约翰内斯堡在世界金融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约翰内斯堡,有近半数左右的人从事直接或间接与黄金有关的职业。所以,人们打趣地说,如果世界黄金市场得了感冒,约翰内斯堡就会发烧。毫无疑问,这座金城内有关黄金的经营活动,甚至约翰内斯堡的整个经济运转情况对全球的黄金生产和市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丰富的矿藏使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涌向约翰尼斯堡,短短三年内使其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于是人们将这个百万人口的小镇正式定名为约翰尼斯堡,民众则昵称为约堡。由于具有丰富矿藏,因此又名伊哥力(Egoli,意为金城)。约翰内斯堡虽然是一个生产黄金的地方,但由于许多历史的原因,发达与落后、文明与愚昧、豪华与破败、富裕与贫穷、白人与黑人却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并不影响约翰内斯堡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在非洲大陆昂然挺立,并不影响约翰内斯堡作为一个非洲经济中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投资、经营,也并不影响白人与黑人之间慢慢地化解仇恨、慢慢地包容在一个世界中的进程。约翰内斯堡虽地处非洲高原,但气候怡人,风景秀丽,它占据了非洲最美丽的一块地方,难怪200多年前,欧美的白人爬山涉水,远渡重洋,不辞辛苦来到南非,除了大量的黄金钻石吸引了他们而令他们世代扎根在南非外,合适的气候不能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因此,它更是游客在南非的必游之地。在众多的景点中,有一座淘金者雕像,诉说着约翰内斯堡的身世。100多年来,在黄金矿业的推动下,约翰内斯堡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城市。对于到约翰内斯堡旅游的人来说,最有价值的当然是去看看当年的“金矿城”或叫黄金城,它距约翰内斯堡市中心6公里,这座金矿叫克朗矿,当时非常出名,后来被废弃掉了。现在这个金矿被改造成了一个主题公园,成为极受游客喜爱的“金矿城”游览区。黄金城内的建筑,全部是仿照淘金时期的风貌修建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约翰内斯堡最大的娱乐城。人们可以在那里通过实物了解南非黄金生产的工作环境。金矿的贴画上不是英语文字,而是当时使用的一种叫法拉嘎喽的矿井语言。在克朗矿井下220米处,一个手握风钻的黑人矿工做工作表演。风钻一开,震耳欲聋。当年,金矿的实际作业是在3000多米以下,50多个工人在这只有一米多高的回采工作面上用6把风钻同时打眼,一干就是8个小时。在“金矿城”游览时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观看浇铸金块的过程。看完后,主人会把一方半块砖头大小的金块摆在大家面前,并开玩笑地说,谁能用两个手指将这方金块捏起,金块就属于谁。自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在黄金城内,有一间金矿展馆里,能看到不少古老的实物展品。让人意外的是,这里展出了一块用中文写着“德政似山”的牌匾,据说这是当年在这里挖金矿的中国劳工留下的。从世界的水平来说,南非的金矿已经算得上是高品位的,但在这里一吨的矿石中,能开采出的黄金最多也不会超过65克。能忍受住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艰苦作业,最后能带着财富离开这里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南非的华人淘金者。人们常说,世界上华人无处不在,遥远的南非的几个大城市都有一个小小的中国城。据官方统计,在南非约有华侨11000人。但当地的华人自己说,他们有2万多人。华人在南非的足迹可以追溯到18世纪郑和七下西洋的时代。据说,郑和商船曾在途经好望角时,在开普敦附近登陆过。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发现了中国人用过的陶瓷器皿,其中有的陶瓷小碗上还有中国人喜欢的图案和中国文字。但绝大部分还是于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在南非发现钻石和黄金后由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移迁去的。随着南非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有来自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其他省市的新移民。在职业上,南非的华侨也是主要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开中国餐馆。也有一定数量的人从事金融和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工业活动。在种族隔离盛行的日子里,南非的华人也深受其苦,他们曾是二等公民。虽然他们的命运比黑人强一点,但有不少烦恼。比如,他们乘公共汽车时,如果上黑人车,黑人说你应该乘白人的车;而要乘白人车,白人会说,你应该坐有色人的车。时过境迁,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民主运动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支持,不断取得胜利。华人在南非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大概是南非白人感到自己势单力薄,为了扩大势力范围,现在南非政府竟把华人视为白人,明确规定,在作任何注册登记和填报调查表格时,华人要在民族一栏中填上“白人”!华人在南非成了特殊的白人。约翰内斯堡甚至整个南非是一个发达与落后、文明与愚昧、豪华与破败、富裕与贫穷、白人与黑人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地方。南非不仅是一个黄金天堂,更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枪支泛滥和贫富悬殊等原因,南非每年平均有1100多万人遭到武装抢劫、谋杀、强奸或绑架。2004年7月16日早晨7点左右,旅居南非的中国上海商人张亚丽和王宪德在比勒陀利亚以东150公里的威特班克公寓家中遭2名歹徒武装抢劫。2名歹徒是在抢劫张亚丽家中美金后要他们交出南非币时开枪的,张亚丽当场中弹死亡,王宪德受伤,匪徒逃之夭夭。在南非的多数中国人从事进出口贸易或开店做生意,很多人喜欢用现金交易,没有防身武器,容易成为歹徒袭击的对象。黄金大国的困惑:南非虽然10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产金国,但好有好的不足,大有大的难处。近20年来仍有许多危机困扰着它。一是国际黄金价格下降,严重冲击南非的采金业。80年代以来,由于美元相对坚挺、石油市场疲软和一些国家大量抛售黄金储备,国际市场金价大幅度下跌。1980年每盎司黄金曾高达850美元,1990年跌到384美元,金价下跌使黄金生产利润大减,各金矿亏损日益严重。1990年,有9家金矿出现收支赤字,3家金矿停产关闭。据南非矿业协会估计,1991年,收支出现赤字、濒临关闭的金矿增加到16家。同时许多金矿为摆脱困境又大批解雇黑人矿工导致失业问题加重。1987年以来,金矿工人失业人数超过10万。90年代后半期,西方银行竞相抛售其黄金储备,造成金价不断下降。1999年7月13日,当英国宣布将在四年内销售其715吨黄金储备中的415吨并出售首批25吨黄金后,世界黄金价格跌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每盎司跌到253.7美元。世界黄金价格深度下跌,使南非的金矿受到巨大影响,当时就有一家金矿宣布关闭,有5000多名矿工失业,另外还有6家金矿解雇11700人。以致7月17日,有大约5000多名南非矿工在首都比勒陀尼亚英国大使馆门前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其停止抛售黄金,以减轻对黄金市场的冲击,消除对非洲矿工失业的危胁。当天早些时候,抗议者们还向瑞士驻南非大使馆提交了类似的请愿书。如果金价继续下跌,此前已裁减1.17万名员工的南非黄金产业将被迫再次解雇8万名矿工。20日上午,南非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盎格鲁黄金公司每股下降4.5%,合49美元。二是黄金生产成本高。南非的黄金矿埋藏在地下3000-4000米深的火成岩中,开采难度大,成本一直较高。采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事费用占成本的51%。80年代以来,黑人矿工反抗金矿资本家剥削、要求提高工资的斗争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一些胜利,金矿资本家被迫多次提高矿工工资,从而引起金矿生产成本的高涨。80年代初南非每生产一盎司黄金需花费183美元,1988年涨到276美元,1990年底以来已超过365美元。而西方国家金矿的平均总生产成本(现金成本加上折旧和税负),2001年为每盎司216美元,2002年为每盎司217美元。而2002年94%的黄金产量是在年平均金价310美元/盎司之下生产的。世界黄金的年现金成本,1998年为每盎司194美元,2001年的每盎司151美元,2002年为每盎司148美元,而南非要远高于这一指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再遇上世界黄金价格低谷时,就得面临微利或亏本经营,使生产难以为继。三是由于部分金矿老化和开采过度,以及矿石含金量下降,使黄金产量下降。南非目前正在开采的金矿都是在本世纪40、60年代末陆续投产的,经过20-40年的开采,如今大多数已基本采尽。因此,主要金矿的采金率不断下降。同时,金矿石含金品位逐渐下降,1989年平均每吨矿石采金量已降到约合5克,2001年降为4.15克。四是黄金资源逐渐枯竭,南非矿业和能源事务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黄金资源的逐渐枯竭,南非黄金年产量十年后将会比目前减少1/3,南非也将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世界最大产金国的地位。报告说,自80年代以来,南非的黄金资源在不断的开采中逐渐减少,许多金矿由于资源耗尽不得不被迫关闭,目前南非只有少量金矿可以持续开采到2025年以后。2001年南非的黄金产量为393吨,比1970年创纪录的1000吨相比减少了60%多。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减少至300吨以下。五是黄金产值在南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随着产量下降,黄金产值在南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6.3%下降到1990年的7.2%。黄金出口创汇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比重也由过去的50%下降到1990年的30%,2001年更下降到11%。尽管南非黄金生产目前面临重重困难,但从长远看,其前景还是趋好的。首先,南非的黄金矿藏仍然非常丰富,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为2万吨,按目前的生产水平计算,可供开采30年以上。有关方面正组织力量开发新金矿。同时,各大金矿正在积极改进开采方法、提高冶炼技术,采金率的提高仍有潜力。根据过去金矿开发——投产——大量产出的周期律,今后南非黄金产量将缓慢增加,到下个世纪20年代很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高产时期。另外,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将缓慢上涨。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后国际市场黄金需求将由于首饰黄金需求量的继续增加而扩大。1989年世界首饰黄金需求量1600吨,占黄金需求总量的65.4%;1990年增加到1880吨,占需求总量的69.4%。目前仍保持着一这增长势头。再有,随着南非各项种族隔离法律、法令的废除,改善黑人生产、劳动环境和条件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这将对提高黄金生产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为了进一步巩固南非黄金业的发展成果和地位,南非的黄金公司已经开始向海外扩展,积极参与非洲其它国家以及南美、北美、澳洲等地区的金矿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