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7字词

江苏镇江金山寺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36      点击次数:36      文章作者:
——寺院名。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面积为292亩,海拔43.7米。金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金山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名氐无山,又名金鳌岭,也称浮玉山,唐时因开山得金,通称金山。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现在是金山和西面的百花洲合并,整个园区面积较大,有大面积的水域,风景迷人,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金山寺,古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御码头等。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高60米,周520米,占地面积10公顷,原系屹立于长江中的江心岛屿,后因长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始与南岸相连。唐张祜曾有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即是当年写照。金山,山势巍峨,风景优美,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金山寺创建于晋明帝(323-325)年间,原名“泽心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宝志、僧祐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成为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驰名天下。五台相传唐时法海和尚开山得金,献上,皇帝复赐以建寺,始有“金山寺”的俗称。北宋真宗咸平初年(998年),帝遣内侍蓝继宗敕赐大藏经。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称“龙游寺”。元代以后则复称“金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然世人仍称“金山寺”。正由于金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历代对它都倍加关注。唐代武则天的侄孙灵坦出家后,任金山寺方丈,相国裴休的儿子出家后,也曾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丽金钵赐给金山方丈作佛印。元代皇帝在此举办水陆大会,赏赐甚丰。明代释澈法师任金山方丈时,曾为万人开堂传戒,皇帝赐锦襕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题字作诗,赠送藏经珍品。如今金山寺还珍藏着最为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宝”:苏东坡的玉带、诸葛亮的战鼓、文徵明绘的金山图以及周鼎。历代以来相继建成了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诸多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间,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民间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子水漫金山故事,即传出于此。宋建炎年间,韩世忠败金兵于此。此寺历代住僧颇众,有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等大德驻锡于此。历来文人墨客咏吟甚多,如苏东坡、王安石等均即兴挥毫。苏东坡题的一首回文体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迷人风光,为后人称道。高丽的义天也曾来此参学。杨岐派的圜悟克勤及天台宗家派的南屏梵臻等尝住于此。清乾隆时曾建有文宗阁,藏巨编《四库全书》,惜后毁于兵火。寺周有朝阳、白龙、法海、罗汉等洞,山下寺门前有人工湖,山色湖光,佳丽异常。五台寺院依山势而造,山寺混为一体,独具风格。寺院屡遭毁劫,近年得海内四众的资助,大雄殿已修复落成。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紫竹林等傍依山根,通过回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联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矗立山巅,规模宏大,精巧壮丽。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形成了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西游记》第37回。三藏道:“……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西游记中唐僧刚满月就被抛弃,小唐僧在木板上,顺水流下,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然听到小孩啼哭的声音,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涯边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唐僧是在金山寺长大的,受了法明大师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终成正果。扬州博物馆收藏一帧吴承恩书写的扇面,质地为泥金笺纸,上有行书七律一首:“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尾有题款:“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下钤“射阳居士”方印。这首诗作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1年)秋,当时吴承恩三十四岁。作者途经镇江,夜宿金山寺,为沫湖先生书写了这帧扇面。“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这里的“中泠”指金山寺。金山寺是江南的游览胜地,建筑宏伟,风光绮丽,远近闻名。作者早巳慕名,只因红尘滚滚,无缘亲近,梦绕而已。今日途经镇江,夜宿金山,难以成眠,携酒偕友登临绝顶,兴奋之情在不言中。“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水调是指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登临山顶,望着皎洁的明月,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带着微微的醉意,手持花枝,情不白禁地吟咏起来。他边吟边在蕉叶上题诗赠与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江鼋:大鳖,赖头鼋。绀殿:即绀宇,指佛寺。皎洁的明月渐浙落下,天色也悄悄地清明,在滔滔的江浪里有江鼋在出没。鸡鸣声惊破了佛寺里清晨的宁静,一轮红日从海里升起来。“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一阵晨风掠过,送来山下阵阵的笑语声,闻声不见人,脚下云遮雾罩,不禁暗自吃惊。整首诗的意境奇丽,书法也潇洒不拘成格。读着这首待,不由得想起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想起《西游记》里描写金山寺的章节。吴承恩对金山寺很有感情,“十年尘梦绕中泠”正是他的肺腑之言。在他的《射阳山人遗存》里收录一首《金山寺》七律,是同一题材,可见这次秋宿金山寺对他的印象是如何的深。现抄录如下,以便对照欣赏:“几年梦绕金山寺,千里归舟得胜游。佛界真同江月静,客身暂与水云留。龙宫皮久双珠见,鳌背秋深片玉浮。醉倚石栏时极目,霁霞东起海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