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机器制造局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37 点击次数:20 文章作者:
——清代军工企业名。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同治四年(1865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1869年,宁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宁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提高一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74年,制造出三尺喷简,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不精通制造技术,在宁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1875年1月5日在大沾炮台试放时,发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李鸿章于当年7月,撤销了他在宁局的任职。1879年2月,宁局接井乌龙山机器局。此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后,由宁局承担江防炮台军火制造任务,经朝廷批准,给宁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从此,宁局经费有了固定来源。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宁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韧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