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9 点击次数:62 文章作者:
——①施有雕栏、装饰华美的井台。古诗词中多用以美称宫廷或园林中之井。《玉台新咏四》南朝梁·费昶《行路难》:“唯闻哑哑城上乌,玉兰金井牵辘轳。”唐·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李白李太白诗三长相思:“络纬秋啼金井兰,微霜凄凄簟色寒。”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诗句。宋·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清·陈维崧《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辘轳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南京古代有许许多多的井,如杨公井、东井亭、金沙井、铜井巷、双井巷、六角井、小沙井、邀贵井……清末时,南京市内的水井即达5000余口;上世纪30年代初自来水出现后直至六七十年代,因南京人口的增多,仍维持在5000口的数量。随着时光的流逝,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其中的绝大多数井都已湮没在高楼大厦和道路广场之下。只有少数的知名的井和保存下来,还有一些井以地名的方式留流传至今。古代南京的水井不仅数量多,类型也多。西华门曾发现明代“金井”据《白下琐言》记录:“城中人烟辐辏,食井不可胜计,汉西门侧有四眼井,北门桥东有三眼井,进香河尽处有九眼井,红纸廊转北有三道高井,小英府后街有方井……”1982年8月,考古人员在西华门发现一口明代木底古井,同年底又发现明初大石井栏,这口井呈六面腰鼓形,六面间刻双龙双凤图案,每面四周饰以卷叶花纹,雕刻精美。此类装饰精美花纹的古井,多为宫廷、寺院、园林所用。古诗文中称这类井为“金井”。千古诗句终于在南京找到了实证。②海港名。在福建省晋江市。晋江金井,又名井尾。相传千年前,金井是大海港,是泉州四大港口(金井、围头、深沪、石井)之一。明朝在这里曾建妈祖宫,宫址就在现在金井码头所在地。金井地名始于宋末。福州被元兵攻陷后。宋幼帝赵日丙(注:“日”与“丙”拼成上下结构的汉字)(公元1278-1279年)由群臣护送,搭船飘海,正逢农历六月大台风,船随风漂流到围头港,扎住浪萍村(最早围头村名)。有一天,君臣口渴喉干,取“井尾窟”水止渴,感到甜洌可口,龙心大悦,令群臣把“井尾窟”挖成水井,命名“金井”,立碑“金井甘泉”于井畔。原碑高2米、宽80厘米、厚12厘米。“文革”中被毁。往后又立一石碑,没刻立碑人和时间。据《金井吴氏族谱》载:金井吴氏始祖鲁东公(南安黄龙二房石鼓仙姑份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任盐吏,押盐运至晋江南关外浔美(今属龙湖镇)场氵丙洲分场,上岸见这一带地脉钟灵毓秀、龙松虎树,是个风水宝地。况且“金井”井水,泉甘味美乃卜居于此,名曰井尾村。“井尾”名称,由此得名。“金井”位于金井旧街(妈祖娘街),与井尾村相距20米。“金井”水质好,味清甘,久旱不干。许多居民,今日仍用“金井”水,不用自来水。现井深6米、直径1.1米,是口待报批的文物古井。③“五星井”之一。地处福建省永春县。为宋代以来所建。“五星井”包括:金井、银井、玉井、龙井、虎井。④借指墓穴或骨瓮。⑤陵寝地宫破土处之称谓。顺治在亲政的那年,开始派人寻找“万年吉壤”,但天不遂人愿。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顺治皇帝一次带领群臣外出打猎的途中,他看中了一块宝地。那一天,当顺治帝和一大群的大臣沿长城向东来到河北遵化县所辖的马兰峪镇一带凤台山时,顺治登上了一处高坡,举目四望,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东西两项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瓯。在惊讶于这天造神赐的宝地后,大声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他来到一块向阳之地,跳下坐骑,十分虔诚地向苍天高山祷告一番,随后解下随身玉佩,系于全漆箭翎之上,弯弓满石,振臂一射,那箭便穿云度日,飞落于正面凤台山的山阜之前,入地足有一尺深,振振有声,“箭落穴定”。臣僚、术士们赶到山前,找来木锨在地上挖出一个磨盘大的圆坑,谓之“破土”。这个圆坑便是陵寝地宫“金井”的位置,待陵寝地宫修好后,将第一锨土放入“金井”之中,标志着皇帝死后依然拥有黄天厚土,并和他生前的大地永远血脉相连。当一切准备事宜完成后,顺治传谕,改凤台山为昌瑞山。臣僚们又找来一斛形木箱,盖在“破土”的位置,不再让它见到日、月、星光,同时委派人员在此日夜守护,以待动工兴建。这确是一块连后人都赞叹不已的风水宝地。⑥居委会名。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是长沙县50多个大小农村集镇中较著名的集镇之一。⑦行政村名。(1)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贾家庄镇。(2)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详见“金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