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双凤银饰件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42 点击次数:17 文章作者:
——辽代早期金银饰件。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辽祖陵园。2007年8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辽代祖陵一座被盗墓和其东侧的石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新发现。本次发掘的被盗墓位于外陵区西侧的一道山脊上,与太祖陵仅一岭之隔。此墓规模较大,墓道朝东南,墓道平缓,两侧有包砖,并刷白灰面,全长约50米左右,由墓道、庭院、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两个耳室组成,墓室内地面均铺有方砖。后室中后部筑有砖筑棺床,三面有壶门彩绘雕砖,西部接后壁,棺床表面施有彩绘图案。在发掘过程中,清理出一些精美的随葬品,主要有金器、鎏金银器、鎏金铜器等。如“开元通宝”鎏金铜币、鎏金双凤银饰件、镶宝石银饰件、青釉龙盘、青釉双凤盘、青釉执壶、白釉罐等。墓葬仅存几块墓志残片,所以墓主人的身份尚不清楚,但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看,此墓应属于辽代早期。考古队还对石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此基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建筑,东西长13.53米,南北长9.83米,中心建筑四面为土墙,在石龟趺山建筑基址东西两侧发现了砖石混筑的登山路,有保存完好的石台阶和铺地砖。从采集的带字残石碑片看,此碑的一面为契丹大字,一面为汉文楷书,属于双语石碑,从石料和字体看似乎不只是一块石碑。本次考古发掘是辽祖陵园第一次正规的考古发掘,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辽代陵寝制度的考古学研究,新的发现增补了辽史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双文石碑对契丹文字的解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祖陵遗址提供了第一手考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