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错金铜虎符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49 点击次数:44 文章作者:
——秦始皇(前221-前206年)调动军队的凭证。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此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阳陵为秦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器传山东临城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2008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HYPERLINK "http://www.tvmao.com/guide/history/CCTV69/200811251550/"?国宝档案》栏目69期专门作了报道。?此件曾参展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中华神韵·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HYPERLINK "http://beijing.abang.com/od/sight_spots/ig/memoryofchina/bronze.htm"??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直至唐朝,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恢复使用虎符。西安也曾出土过两件秦的错金铜虎符,都是中分为两半,左右各有内容相同、用金丝嵌成的铭文,统一前铸造的杜虎符铭文是:“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无会符,行也。”统一后铸造的阳陵虎符铭文是:“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汉初景帝父亲汉文帝也曾将虎符发给各地的郡太守。汉代“兵农合一”,士兵绝大部分是农民,平时生产,战时由地方官按户籍征兵,皇帝从中央派将领到某地调兵时,就把嵌着该地地名的右边一半交给将领,将领把右虎符拿给地方官,地方官把两半合在一起,就是“会符”、也称“合符”。只有当两半虎符形状一样,铭文也一样时,地方官才能在该地征集士兵交给中央来的将领统领。有多少郡国,就有多少个虎符。按照史书记载,长安城北驻扎的是北军,由大将军直接统领兵卒,领兵时用皇帝给的节,不另用虎符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