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金币券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53 点击次数:59 文章作者:
——孙中山筹集资金凭证。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筹集军饷,1911年,孙中山前往美国旧金山筹款,得到洪门致公堂鼎力支持。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称“国民救济局”,其机构人员由同盟会和致公堂选出代表产生。朱三进为主席,罗敦怡为副主席,黄任贤、刘鞠可、黄杰亭为中文书记,唐琼昌、黄伯耀为西文书记,李是男(李公侠)为局长兼司库,黄三德为监督。孙中山先生亲自草拟了《洪门筹饷局缘起》、《革命军筹饷约章》,规定:其捐数五元以上者,发给双倍“中华民国金币”券为执,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宝通用,缴纳课税,兑换实银;捐助十元的,可列名为“优先国民”,他日革命成功,概免军政府条约之约束,而入国籍;捐资百元者,每一百元记功一次;捐资千元者大功一次,民国成立之日,照为国立功之条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捐资千元者还拥有向民国政府请领一切实业优先利权等等。孙中山先生和洪门筹饷局在一无政权,二无银行,三无实业的情况下,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及时赶印一批具有“震撼力”、“号召力”的募捐凭证——“中华民国金币”券。文献记载,这种印制精美的金币券,是孙中山先生亲自参与设计,后由李公侠负责印刷。金币券融贯东西文化,借鉴美元式样,颇为新颖独特。分10元、100元、1000元三种面值。10元券长19.5厘米,宽8厘米;100元券长20.5厘米,宽9.5厘米;1000元券长22.5厘米,宽10.5厘米。券面印有隶书书写的“中华民国金币”字样,中间印有同盟会会旗——青天白日旗帜图案,右边为“中华革命党本部总理孙文”字样,左边为“中华革命党筹饷局会计李公侠发”,下方为“中华民国成立之日,此票作为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字样,背有青天白日旗帜的图案和“中华民国金币”、“THECHUNGHWAREPUBLIC”、“ONITSFORMATIONATTHESTATETREASURYORITSAGENTSABROAD”以及李公侠的英文签名等字样。骑缝有手工填写的金币券发行编号、圆形的“总理”和方形的“中华革命党筹饷局”印章。并在背面骑缝裁根处用墨笔书写代号,壹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分别用“中”“华”“民”字代号,独缺“国”字代号。未印伍百。代号下均写有中文编号。当时在美洲的华侨约有25万人,参加洪门致公堂的不下20万人。为得到华侨的广泛支持,孙中山同洪门筹饷局筹款人员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辗转美洲温哥华、多伦多、维多利亚、纽约等地巡回演讲宣传,在海外华侨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广大华侨的拥护和响应。许多爱国华侨身在海外,心忧祖国,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丧权辱国,接受了孙中山不以武力不能推翻清王朝的政治主张,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踊跃认购金币券,使筹款行动大见成效。温哥华致公堂带头捐赠港币1万元,许多劳工将整月工资都捐了出来。为革命捐助的第一笔款2万港元,及时汇给在香港的黄兴,作为筹设暗杀机构的经费。洪门筹饷局成立不到一年,募集资金40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不仅如此,许多华侨还追随孙中山投身到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之中,成为革命宣传的有力鼓动者、革命经费的全力支撑者、革命起义的大力参与者,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取义。故孙中山高度评价:“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留于国人之脑海”。需要一提的是,金币券印制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也引起清政府的惊恐和不安。为了抵制禁止金币券,竟加以仿制,并在票面上加盖“此系仿印乱党私造纸币,一律查禁”的印章。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期,“中华民国金市”券的债务,实已大多偿还。对尚未偿还的少数“中华民国金币”券,亦在1935-1937年间,由“中华债券调查委员会”验明加盖登记章后兑银收回。许多华侨表示无需国家偿还,有的当面销毁,有的持券纪念。故三种面值的金币券存世均少。历经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华民国金币”券无论在海外,还是在钱币收藏盛行的国内,难觅踪迹,备受钱币收藏者之钟爱。据有关统计,10元券存世不足百枚,100元券不足10枚,而1000元券目前仅发现两枚,一枚被台北市钱币协会理事丁张弓良女士珍藏,另一枚为已故的纸币收藏家吴筹中先生的藏品,甚为珍贵。壹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均为一级,值黄金200克。七五成新的壹拾元券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北京新源南路2号)举办的“2005秋季拍卖会”“马定祥收藏钱币”拍卖专场,拍得275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