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版《伟人邓小平》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09 点击次数:39 文章作者:
——用纯金制作的书。为了纪念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8月26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辑的首部纯金版《伟人邓小平》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京首发。出席金版《伟人邓小平》出版座谈会暨首发珍藏仪式的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本书总顾问宋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本书编委会成员逄先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本书编委会成员石宗源、原国家经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本书编委会成员冷溶、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本书编委会成员龚育之、中直工委副书记吴毓萍、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朱良、全国妇联副主席、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晓连、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本书编委会成员张文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曲润海、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范康、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原总参政治部主任中将冯征、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原小平同志警卫参谋中将张宝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局局长王国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李富胜、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濮继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谆、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陶嘉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王才、北京大学分校副校长吴代封、四川广安市委副书记高屹、广安邓小平纪念馆党委书记陈彬。参会新闻单位有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闻出版报、文化艺术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黄金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香港《大公报》、新京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金版《伟人邓小平》为古籍16开本,48页金纸,精选了邓小平从1920-1994年间的珍贵照片39幅,题词手记8幅,其中部分照片为首次公开发表。金版《伟人邓小平》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纳米技术,以纯度达99.9%的黄金纸为材质,精心印制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欣赏价值、珍藏价值。该书全球编号限量发行5000套。海外售价每套4000美元。金版《伟人邓小平》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并出具了国礼证书。黄金版《伟人邓小平》所用金纸以99.9%黄金为材质,运用纳米高科技精制而成。这种高纯度的金纸,突破了传统金箔制品的缺陷,可将彩色图像直接印刷于黄金之上,具有结构严密、纯度高、韧性好、抗氧化、不变色、防潮防蛀的特性,理论上可以保存万年以上。该书封面镶嵌有纯度达99.9%的纯金邓小平头像,由上海造币厂铸造;封盒由名贵高雅的紫檀木手工雕成,两侧为手工雕制的《春晖万里》图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书名。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内涵与典藏价值。金版《伟人邓小平》已经被国家图书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邓小平纪念馆永久珍藏。学者们指出,用当代高科技成果制作的黄金版《伟人邓小平》,这在我国书籍印刷和装帧技术上是重要的创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认为,黄金版《伟人邓小平》的问世,充分展现了中国精湛的印刷技艺和当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可谓盛事盛举。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认为,这部书集高科技、印刷技术和书籍制作艺术于一身,有中国气派,有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风格和创新精神。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评价说,这部金书制作精美,典雅气派,既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辉煌,又集中代表了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高水平,很好地再现了邓小平的伟大人生。2004年8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大会。在京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等在主席台就座。纪念大会由吴邦国主持。首都各界6000多人出席了纪念大会。纪念大会开始前,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亲切会见了卓琳等邓小平同志的亲属,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上午10时,纪念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系统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全面总结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着重强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邓小平(1904-1997)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是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在任总书记的10年中,协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6-1963年,多次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进行谈判,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主持起草了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1974年4月6日,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这是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这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任。在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设计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不断开拓新局面。他大力支持和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提出要把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也将在1999年底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政治风波,党和政府在他和其他老同志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从而经受住严重的考验,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