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鸟书器盖残片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09 点击次数:80 文章作者:
——战国早期青铜错金铭文书体。战国早期金文基本继承春秋时的统绪。由于诸侯分立已久,文字的地方性更为突出,形成《说文》序所说“文字异形”的局面。大体上说,西土的秦和东土六国分为两系,而东土又可分为三晋、两周、燕、齐、楚等亚系。各系不仅文字结构诡变不同,金文的用词和格式也有许多差异。战国中晚期,金文以刻成的为主,内容转为“物勒工名”的形式,即记载器物的制造者、使用者、置用地点、容积重量等,有的还用干支、数字作为编号。此类金文有助于研究当时职官、地理、度量衡制等,也有很大价值。与此同时,还有少数传统形式的铭文存在,并且有长篇的。例如战国中期末的中山王方壶铭四百四十八字,中山王鼎铭四百六十九字,内容记中山乘燕国内乱、齐国进军占领燕都之机,举兵伐燕,取得大片土地。这是文献所缺书的重大史实。秦代金文一般均为“物勒工名”之类。具有特色的是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诏版、诏量、诏权,有的还加有秦二世胡亥诏书,称为两诏。汉代金文沿袭秦代传统,而格式更为规整统一。已经发现的汉代金文数量很多,三十年代容庚有《秦汉金文录》及与之配合的字编《金文续编》,其中汉代金文均占主要部分。此后新出的又不止数倍。考古发掘还发现有成批成组的有铭青铜器,对研究汉代各种制度殊有意义。特别是金文中的职官如与汉印结合研究,将会起较重要的作用。汉代仍有少数特殊铭文,如满城陵山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壶,两件均有延寿却病等语铭文,与常见金文不同。新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格外规整,由于仿古,也有诏版等等,需要专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