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2字词

金陵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50      点击次数:50      文章作者:
——①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置金陵邑。秦曰秣陵。三国吴自京口徙都于此,曰建业。东晋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作今南京的别称。南朝宋齐梁陈皆都于此。五代梁置金陵府。南唐都之,为江甯府。宋建炎三年改为建诏府,元为路。明洪武元年建都于此,曰南京。其地当今之南京市及江宁县。《文选》南齐谢玄晖(脁)《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唐李白《李太白诗七·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皆指此。参阅《元和郡县志二五·润州》、《读史方舆纪要二十·江宁府》、清傅春官《金陵历代建制表》。关于“金陵”之名的由来,千百年来有着诸多神秘传说。当代南京学者、六朝史专家刘宗意等人经多年研究考证,终于揭示其中原委:“因山立号”说。这种说法认为,“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刘宗意指出,陵,作为名词有二义。一为《说文解字》上讲的“大阜”,就是较高的山。二是借用为帝王的坟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帝王的去世称为“山陵崩”。帝王坟高起像一座山,建坟往往是在帝王活着的时候,为避不吉,讳称为陵或山陵。他介绍,在“因山立号”说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当时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其名因山石颜色而来,而其实山上并无金矿。“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铜也称赤金,我们现在把纯铜称为紫铜。这与后人称其为紫金山是一样道理。当然,如果要按现在的认识,就应该是“铜色之山”了。“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古代地方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京的众山属宁镇丘陵,这一带山岭都不算高,400米以上的就更少,钟山以海拔448米高度雄居第一,相对而言,可谓巍巍钟山了。高山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原始崇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认为,高山是神灵的居所,也是人类与天神沟通的途径,它具有神秘和灵验的特性。所以人类一直对高山满怀敬畏之情。各地区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区域选择一座高山作为崇拜对象,以满足心灵的寄托。古人把一个地区有联系的众山之首称为“祖山”,作为地区的标志,钟山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它是南京地区居民心目中的圣山。钟山的古称“金陵”在这一地区是神圣的。楚国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用祖山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习惯。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金坛得名”说:关于金陵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建康实录》说:“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但据刘宗意介绍,该书作者许嵩还没弄清金陵具体是指哪座山,可能是把它当作石头山(今清凉山)的旧名了,所以对“因山立号”说能否完全成立产生了疑问。他亦感觉石头山还不足以享用“金陵”之美名,于是将“金坛得名”的猜测也一并记录下来,以示其心中疑问。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帝王“埋金”说:“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岗据说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但又有人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甚恐,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金。《景定建康志》如此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刘宗意认为,“埋金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埋金的目的是镇王气,所谓“金陵王气”是指金陵的风水特征。刘宗意考证发现,“金陵王气”的提法最早也只能产生于三国时期。所以,无论楚威王还是秦始皇都不可能有“惧王气”而生出的“埋金”之举。更关键的是,“陵”作为“坟墓”义用时,只能指埋葬帝王的地方,埋金的地方是不能称陵的。由此可看出,“埋金说”是不成立的。但“埋金说”为何能得以广泛流传呢?刘宗意认为,史实和传说混淆是古代史书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传说比史实显得更精彩,且穿插附会了许多神秘色彩,因而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见“金陵王气”。②府名。五代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升昇州置。治所在上元(今南京市市区)辖境相当于江苏南京市市区及江宁、句容、溧阳、高淳等县地。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改名江宁府。③山名。今南京市中山门外之紫金山,亦名钟山、金陵山。参阅《元和郡县志二五·润州》、《读史方舆纪要二十·江宁府。④中晩唐人常以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宋·王楙《野客丛书二十·北固甘罗》:“又如张氏《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赵璘《因话录》,言李勉至金陵,屡讚招隐寺标致。旧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⑤北魏拓跋珪(道武帝)陵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盛乐城西北。见《魏书·道武帝纪》。⑥金帝王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房山县。包括自金太祖至金宣宗以前各帝后的陵墓。惟熙宗思陵与海陵王陵不在陵区之内。明天启间捣毁,并建关帝庙以镇压之。清初稍加修复,已不是原来的规模。⑦指四川铜陵山。⑧宋词词牌名。⑨行政村名。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范楼镇。⑩居委会名。1.在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街道。2.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道。凤凰街道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95035人。2004年,辖金山角、金陵等17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其中金陵等村居委会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辖。办事处驻迎宾路。安源区位于江西省西部。全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萍安中大道。2004年底,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共有68个居委会,53个行政村。其中,凤凰街道、白源街道、青山镇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