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其文,金玉其相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10 点击次数:55 文章作者:
——黼黻(fǔfú)。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用金玉作佩饰进行妆饰。宋·佚名《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二十四首》诗句。全诗为:“黼黻其文,金玉其相。永寿于万,合德无疆。福绪祥源,厥后克昌。天维格斯,祚我圣皇。”黼黻: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黼黻原义:古代衣服边上所绣的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那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种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种花纹,称十二章。这里至少有两种是刺绣的(指黼黻)。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据《辞海》,“黼”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词汇,意思非常明白。但在古汉语中,却别有含义。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后来转义喻文。“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黼黻的引申义:a、代词,衣服或其他器皿上的花纹、纹路、色彩;b、形容词,文章写的好、有文采;c、形容词,某人有文学天赋、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