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12 点击次数:32 文章作者:
——中国大型歌舞话剧剧目。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谢晋文化艺术公司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谢晋亲任艺术总监,刘晓庆领衔主演,文化名人余秋雨担任文学顾问,上海30年代音乐名人陈歌辛之子陈钢负责作曲。超强的制作班底,豪华阵容,明星闪耀,堪称是国内舞台剧的精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从2005年上演以来,在国内外演出了几十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上海美琪剧院的首演更是创造了国内舞台剧有史以来1800元的最高票价,而且在演出前一个月就销售一空,最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加演一场,加演一场的票在不到一周内全部售罄。在随后国内两轮的巡演和新加坡的演出中,火爆场面持续不断,成为舞台剧商业成功和艺术成功的典范。《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故事一半发生在上海的百乐门,一半发生在台北的夜巴黎。在该剧开始制作之初,就把台湾作为一个重要的演出地点,希望该剧能够和台湾的观众见面。2007年8月份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开始与制作方接洽《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赴台演出的事宜,而且把该剧作为2008年开年大戏来做,制作方谢晋文化艺术公司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积极配合,全体剧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无论演员还是舞美制作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奉献。2008年1月2日晚,《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剧组的全体人员顺利抵台,拉开大型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连演六场的序幕。本次演出是应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的邀请而成行的。剧组抵达台湾后,受到台湾各大媒体的关注。1月3日在台北西华饭店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来自台湾的众多媒体,当天的电视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新闻。各大报纸更是以“金大班来了,刘晓庆来了”为主题用大篇幅报道了这次演出情况。在记者会上,刘晓庆坦言自己对人物的体悟在不断变化,每次演出也都会要求自己进步,因为舞台剧和电影、电视剧表现方式不一样。在舞台上不可重复,必须通过字体语言和调度来表现,而且她认为演出“金大班”至少要七项要求:要有号召力、有演技、有人生阅历、身材要好、会唱歌、能跳舞、声音要清晰宏亮等,“金大班”是她很满意的舞台剧角色。走在台北的街头,随处可见“金大班”的户外广告随风飘扬。1月4-9日,《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上演。由于赴台演出,需要两岸相关部门的审批,在此过程中波折不断,审批的时间一再推延,给剧组的准备和排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也给演出方的宣传推广造成了很大的不利。但是为了促成此次演出成功,双方人员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八十多岁高龄的谢晋导演每天亲临排练厅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杨绍林总经理也给剧组提供一切方便的支持。为了让台湾观众领略精彩的舞台剧,演员的排练紧锣密鼓,从台词到舞蹈,精益求精,舞美人员针对国父纪念馆舞台的局限和特点,对舞美设计不断调整和修改,力求精致华美。主演刘晓庆更是谢绝了所有的应酬,潜心排练。音效设计陈里明的老母亲就在他动身赴台之前病危住院,他只能拜托爱人多加照顾,依然随剧组的第一批人员按时抵台。昨天收到爱人报老母亲平安的短信,内疚的心总算有一丝的慰籍,负责道具装置的人员通宵达旦,一丝不苟。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把最精彩的“金大班”带给台湾的观众。《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经典作品之一,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曾经轰动海内外,作品着重表现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繁华和奢靡,成为“海上旧梦”追忆的一个缩影;也为观光人士记忆中的一个摩登时代。本剧叙述的是40-60年代从上海“百乐门”到台北“夜巴黎”的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舞女大班金兆丽及“百乐门”四大美女的风月传奇和悲情因缘。这是一部由轻歌与曼舞、灯红与酒绿、朱颜与白发、香鬓与俪影、西装与旗袍、金钱与爱情、沧凉与华丽交织而成的醉梦人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一部以音乐、歌舞、对白等为重要剧场元素的大型综艺舞台剧,它将以爵士、华尔兹等乐章的组合变奏,来结构全剧的人物命运和故事的起承转合;以“何日君再来”、“花好月圆”、“夜来香”等流行于30-40年代的著名怀旧金曲,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旋律和乐章。因如梦如幻的音乐、舞姿、霓裳、发型、化妆、装饰、色彩等,将演绎出摩登都会华丽时尚和沧桑情怀,从而,艺术地再现出东方巴黎“夜上海”的流金岁月及其风情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