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累丝嵌宝石如意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13 点击次数:25 文章作者:
——金宝佛器。“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1.清代(1644-1911年)祈福禳安金饰器。长33厘米,最宽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器物曾参展首都博物馆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之物,源于爪杖,即民间俗呼“不求人”。其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目前所见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最多,质地有金、银、铜、珐琅、竹木、玉等。此时的如意已无实用功能,而是作为承载祈福禳安、吉祥驱邪等美好愿望的陈设品。在清宫中,如意备受推崇。皇帝登基、大婚,元旦、万寿等节庆之日,天下最华美的如意纷纷被贡入皇宫。此如意金累丝制,首部隆起成三台,中央嵌松石,柄嵌宝石、水晶,间饰麒麟、寿字及云纹,柄身两侧饰团寿及珊瑚暗八仙,背饰蝙蝠、云纹,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题材,象征万事如意。2.清乾隆佛具。长39.5厘米,宽11.6厘米。“如意”一词出自印度梵语,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具之一,供法师讲经论经文于上以防遗忘。另据清《事物异名录》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又有记事于上的“笏”,如意兼二者之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发生变化,一方面保留搔杖功能,流传于民间;另一方面强调吉祥含义,演化为纯粹的陈设珍玩,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如意。作为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如意,清代最多,明代末期虽有但少见。清代如意的製作,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地步,其功能也达到空前绝后的高贵。皇宫内的寝宫、宝座旁……摆有如意以示吉祥。时值年节,王公大臣必进贡如意于宫内,时逢喜庆民间也相互馈赠,以取吉祥。清代的帝后也用如意赏赐王公大臣,以表帝王之宽厚,抚爱臣子之心。如意存留虽多,其材质、工艺皆精湛者亦很多,但用K金制作如意实为罕见。该金如意长约40厘米,尺寸适中,样式美观,製作精细。如意通体侧面饰以掐金丝回纹,保存完整无一缺失。如意头、尾、中端均采用四周边缘嵌松石,中间部分采用纍丝编制纹饰,然后再嵌以松石、珊瑚及宝石加以装饰。值得一提的是祥云状如意头,纹饰为道教的散仙,而如意柄则饰以佛教的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吉祥纹饰。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文化,集一件如意上同时存在,表明了历史上中华各民族虽然宗教信仰不同,但却能相互包容、和睦相处的宽大胸怀,充分说明了文化上的融和是共存共荣、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此件金如意无论从工艺上、用材上,都充分显示了乾隆时期工艺製造的精湛水平以及皇家的奢华风气,是不可多得的寓意吉祥的珍品。全场最高竞价58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