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44 点击次数:88 文章作者:
——商代遗址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区西北部金沙遗址路2号,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等部分组成。博物馆其他区域为大面积的绿地,林木繁茂,环境优美。园区内有“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休闲文化景观,另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畅游其间,令人心旷神怡。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遗址是古蜀国继广汉三星堆后的第二个都邑所在,有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和墓地等等。这个3000年前的古蜀都城,不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还具有不少独特之处。金沙遗址已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发现房址70余座,集中墓地3处,共有墓葬2000余座。金沙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仅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遗址之一和中国同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还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为集中的遗址。金器:金沙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遗址之一,目前已经出土金器200余件,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金箔、盒形器、喇叭形器、蛙形饰、鱼形饰等。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技术和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其中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中国相当罕见,是古蜀青铜文明的一个特质。这些金器绝大部分是其他器物上的附件,是尊贵的象征,地位甚至超过了青铜器。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国家级珍贵文物,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金面具出土时已揉成饼状,不能识别器形,经过初步延展处理后才得以确认。这个金面具宽近20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金面具展示的形象是方形面孔、额平齐,有长刀形凸起眉和大立眼,高挺的鼻子呈三角形,有宽阔的口形和长方形耳朵,耳垂上有一圆孔。”(实际为:该金面具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面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两个鼻孔;阔口;长方形耳,耳垂有一圆孔;下颌齐平,内折。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之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金面具的时代也当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之时,距今约3000年。)金沙遗址在2001年曾出土过一件小型金面具,而这次出土的金面具要大得多,形制上也有差异。这次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在造型风格上一致,再次证明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从背面的痕迹观察,金面具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其年代应当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8号遗迹坑是金沙遗址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祭祀类遗迹之一,为研究金沙遗址宗教祭祀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玉器:金沙遗址又是中国同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2000余件玉器种类相当丰富,有琮、璧、戈、璋、圭、钺、斧、凿、刀、剑、矛、环、镯等,是目前中国青铜器时代出土最多的遗址,尤其是玉璋出土的数量超过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总和。且其造型优美、色彩斑斓,与其他地区商周文化中的玉器完全不同。金沙遗址也是中国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目前已经出土成吨象牙数百根,有完整的大象牙,也有经过切割的象牙尖、象牙段、象牙片,还有经过磨制加工的条状、柱形、逗形象牙器和象牙珠,此外,还出土了少量的象头骨、象臼齿等,经鉴定,这些都属亚洲象,而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出土情况分析,金沙遗址的象牙应该来自于成都本地。因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成熟的出土象牙保护技术,“因此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暂时停止。”金沙遗址出土的种类繁多文物吸引了世界各国文物界密切关注,尤其是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馆目前除了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建立了联系,还与法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探讨金沙象牙等文物保护诀窍。2001年2月,3000多年前的金沙带着一个灿烂古蜀文明的荣光惊世现身,因为没有文字史料的记载,金沙遗址中数以千计的精妙文物带着一个又一个离奇的谜,可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金沙遗址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促成成都市委、市政府创新决策:在其考古发掘还未完成之时,在原址上建成高标准的博物馆予以保护、研究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