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45 点击次数:107 文章作者:
——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基金会之一。积极和稳固的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是伯尔基金会的行动目标。伯尔基金会的核心工作是在全球推行政治教育,致力于促进广泛的民主参与、社会政治交流和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性别身份,不同政治观念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号召公众参与政治、保护环境、提高公民意识和性别平等。伯尔基金会与中国有着良好的交流历史。2007年1月30日到2月1日,它赞助和支持了“人本、人文、人和——绿色什刹海”展望未来论坛会。2006年11月上旬,它又赞助在伯尔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举办了“新可持续能源论坛”--能源系列圆桌会议。2006年10月28-29日,赞助并参与了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环保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为配合2006年9月22日的“世界无车日”,伯尔基金会、绿色选择以及自行车协会联合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西城区,北海旁边)举行为期一周的图片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2005年12月13-17日在香港的第六界WTO部长级会议中,伯尔基金会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利益团体的专家和代表,一起分享经验与思想,在中-墨对话会议中探讨其发展机遇与挑战。2005年11月16-17日,伯尔基金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和欧洲——新的全球能源合作伙伴”论坛,在这一主题下,海因里希•和它的合作伙伴试图引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决策者和利益群体,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高水平的论坛来思考能源领域中共同的利益和机遇。为纪念海因里希•伯尔先生逝世20周年,2005年11月,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与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伯尔与中国:交互文化沟通与文化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聚合中德两方的艺术家和学者,探讨海因里希•伯尔先生的作品和与中国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2005年10月,伯尔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研究所合作,召开《城市与自然》研讨会系列的第四期——《大城市水库引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研讨会。探讨水源保护区在德国以及欧洲的历史与实践,与中国分享交流水源保护区的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第九届中德建筑与城市规划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两国专家被邀讨论如何用现代的可持续的方法和技术保护古老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