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46 点击次数:53 文章作者: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面积30000公顷,其中陆地10000公顷,海域20000公顷。保护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沿海,北起大蒲河口,南至滦河口,西界为沙丘林带和泻湖的西缘,东到浅海10米等深线附近,全长30公里。由于受河流、海流和风力等因素作用,形成了保护区内独特的沿岸沙丘景观。海岸沙丘是这个保护区自然景观的主体,沙丘宽1-2公里,一般高度20-30米,最高点达45米。远眺沙丘,连绵起伏,犹如金黄色山脉,十分壮观,为国内外少见,因而有“黄金海岸”之称,是研究海洋动力学、和海陆变迁的重要场所,沙丘内侧有几十公里长的林带(图1)。岸内中南部是七里海泻湖,面积为850公顷,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的半封闭性泻湖。泻湖东北端有一个长2公里,宽200-400米的新开口潮汐通道与海相通,是海洋生物洄游七里海产卵繁殖的通道。从西向东依次为冲积洪积平原、泻湖平原、海积平源、海滩、水下岸坡、浅海。气候年均温10.1-11.0℃,春季风最大,对沙丘的分布、迁移有明显影响。区内海区潮位年度变幅冬低夏高,平均潮差小于1米,海区大浪出现几率小,浪高一般为0.4-1.5米。海区底质以细砂为主,流速缓慢,透明度大,适于文昌鱼生长。保护区植被属滨海沙生和湿生植被。主要有沙钻苔草、天门冬、合掌消、肾叶打碗花、紫苜蓿等。此外还有人工栽培的刺槐、小叶黄杨、洋槐、柳等,树高10米左右。保护区动物有200种左右,其中以鸟类为最多,有168种,候鸟占95%以上,是北方候鸟集聚地。主要有鸥类、鸭类、鹬类,还有一些猛禽、涉禽、鸣禽、攀禽等。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桡足类浮游动物53种,以鳗鱼、黄鲫鱼等为主的游泳生物78种;文昌鱼、毛蚶等浅海底栖动物150多种,主要有黄花鱼、偏口鱼、鲅鱼、铜罗鱼、尖头鱼、鲳鱼、带鱼、白鱼、鲍鱼、青鱼、白条鱼等。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种,被誉为“活化石”,对于研究动物进化及发育有重要价值。其含量最高的地方在新开口外14米水深处,平均生物量105.5克/米2,分布密度1033个/米2。保护区海域外为连绵30公里的金黄色的海滩,宽50-150米,坡度一般小于5°,沙粒主要为中细沙,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沿岸沙堤,平行海岸分布,呈长条状,向海坡由于受潮水冲刷而成陡坎,陡坎高度2-4米,形成海滩的防护带。海岸沙丘是保护区自然景观的主体,整个沙丘带陡缓交错,起伏有序,呈羽状图案、蔚为壮观。这里是难得的夏日游憩活动场所,有“海岸沙漠”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