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沟金耳环、金鼻环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46 点击次数:36 文章作者:
——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金银装饰品出自夏代。1976年在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遗址墓葬中发现了金耳环、金鼻环、银耳环、银鼻环,遗址年代经碳14测定为距今3890+120年-3580+145年。年代约公元前1900-前1700年。此外,在北京昌平雪山和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中也发现金耳环,年代与火烧沟遗址相当。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认识金矿、银矿,并且可以采集和提炼黄金白银,加工制作饰物。根据利用晚于发现的一般规律,专家们认为我国黄金发现可上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烧沟文化遗址属于四坝文化,位于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总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1976年,文物工作者在此清理发掘了青铜时代的墓葬312座。其中有人祭和人殉的墓葬20余座,墓式基本为竖穴墓和竖井横穴墓两种。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彩陶、红陶、夹粗陶,彩陶占半数以上,器物有接近齐家文化的双耳小罐、双耳大罐、人形彩陶瓶、小型方壶、人足形酒器、豆形器和20多个陶器。还有铜器、石器、玉器、金银器、绿松石珠、玛瑙珠、贝壳等。石器有刀、锄、磨等。最重要的器物当数铜器,据统计在106座墓葬中都出土了铜器,占全部墓葬的三分之一以上,器物有斧、镰、凿、刀、矛、镞(zú)、锥、针、管、锤、镜等200多件,同时还出土有铸造镰、镞的石范,充分反映了当时这里的矿产开采、冶炼技术及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而金耳环的出土将我国金首饰的发现提前了700多年。在火烧沟墓葬中,普遍埋有羊的双角、头骨、腿骨、髋骨和猪头、牛头、狗骨、马骨等,这表明当时有普遍使用家畜殉葬的现象,反映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和分工的情况。其中羊骨殉葬最多的为距骨,多达88个,而每只羊仅后肢有一对距骨,与人殉墓青铜随葬品相互印证,可知玉门地区在4000年前,就基本跨入了早期青铜时代和奴隶制社会。火烧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研究河西走廊史前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