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9字词

金质阿嵯耶观音立像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48      点击次数:37      文章作者:
——大理国时期(938-1253)金佛像。通高28厘米,背光高29.5厘米。重1115克。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观音为高发髻,头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双眼微睁,沉静如水;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手结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身后有一背光,银质,镂雕工艺,呈舟形。造像与背光,一前一后,一金一银,搭配恰当,相得益彰。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最典型的偶像之一,是“滇密”阿吒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阿嵯耶观音造像二十余尊,其中流失海外十尊,被美国弗雷尔艺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圣地亚哥艺术馆、亚洲艺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及日本新田氏等欧美文博机构珍藏。国内现存的有:云南省博物馆五尊“阿嵯耶观音”的由来:南诏中兴二年画卷称:保和二年(公元826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陀诃来我京都云:“吾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始知阿嵯耶来至此也。从史料查证,南诏第十世王劝丰佑时期(公元824-859年)西僧赞陀崛哆,于保和初,来大理传法,建鹤庆元化寺(玄化寺)。并被封为国师。据学者考证,赞陀崛哆是“滇密”阿吒力教的创始人。“阿吒力”与“阿嵯耶”译音相近,而赞陀崛哆来大理的时间与菩立陀来大理的时间相差无几,“赞陀崛哆”与“菩立陀诃”可能是同一僧人。因此,阿嵯耶观音是西僧赞陀哆或菩立陀诃来大理传尖以后推崇信仰的圣观音,是“滇密”阿吒力教信奉的主要圣像。阿吒力教又称为阿嵯耶教,南诏第十二代王隆舜时期称为“圣像教”。阿嵯耶观音的开铸年代:据《南诏图传》文字卷第七化:圣僧行化至忙道大首领李忙灵之界焉,其时,人机暗昧,未识圣人。虽有宿缘,未可教化。(注:盖指利达多来大理传法,其道不行。)遂即腾空乘云,化为阿嵯耶像。忙灵惊骇,打更鼓集村人。人既集之,仿佛犹见圣像放大光明。乃于打更鼓之处,化一老人云:“乃我解熔铸,作此圣容,所见之形,毫厘不异。”忙灵云:“欲铸此像,恐铜更未足。”老人云:“但随铜更所在,不限多少。”忙灵等惊喜从之,铸作圣像,及集村人更鼓,置于山上焉。这段文字,讲述了圣僧出示圣像图样,并将村民打更用的铜鼓熔铸为阿嵯耶观音像的过程。这是开铸阿嵯耶观音像的最早记录,同时,说明了早期铸像,只是民间行为,还未得到南诏王室的重视和支持,而这种民间行为所铸的造像,不可能很精细,没有后期造像精美。该馆还收藏有一尊铜质阿嵯耶观音造像,像高44厘米,坐高16.5厘米。该造像头饰与其它造像大不相同,头挽发髻,发髻前戴阿弥陀佛额像,耳持垂珠,头发皆挽为发髻,不下垂,无10-11绺之说,裙裾较低,在腰身以下,裙裾脚边较宽,人物面像具有男性特征,极富民族风格。整座造像略显粗糙,但不失古朴厚重之韵味。该造像应为阿嵯耶观音的早期形式,是劝丰佑即位之前,利达多法期间,民间更鼓熔铸的造像之一。 南诏王室开铸阿嵯耶观音始于劝丰佑时期。据《南诏图传》文字卷载:“乃于保和昭德皇帝(劝丰佑)绍兴三宝、广济四生,乃舍双南之鱼,金仍铸三部之圣众。雕金券,付掌御书巍丰郡长封,开南侯张傍,监副大军将宗子蒙玄宗等,遵崇敬仰,号曰: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 崇圣寺佛一万一千四,皆供于寺内及塔内,岁久流失殆尽,有的被国外不法分子盗运出境。如美国学者海伦·查平《云南的观音像》:“有相当数量同属于一样造型的铜铸像,都是观音菩萨,先后运到美国。”崇圣寺内所供佛像,应有相当数量的劝丰佑及大理国时期所铸的阿嵯耶观音像。唐文宗太和元年,王母出家。太和二年(公元828年),用银五千,铸佛一堂,奉敬于王宫。这时,阿吒力教已兴盛,应有阿嵯耶观音造像。该馆另收藏有一尊银质阿嵯耶像,像高16厘米,坐高3.5厘米,背光高20.5厘米,通高24厘米,全银质。其铸造工艺十分精湛,比云南博物馆藏金质造像,工艺尤胜。若非王室之物,不致如此。因此疑为此时所铸。而云南省博物馆藏大势至菩萨立像,大日如来银坐像,药师佛坐像等,亦可能为同时期作品。 阿嵯耶观音先是由民间开始铸造,民间佛教造像一般以木雕、泥塑、铜像为先,随着王室的崇敬信仰,其后材质越用越好,工艺也越来越精,于是有银像、金像。盛极之后,金、银、铜、石、木、泥塑等造像,异彩纷呈,南诏王室崇敬信仰阿嵯耶观音,由此达到鼎盛时期。南诏晚期的阿嵯耶观音造像:南诏第八代王劝龙晟为弄栋节度王嵯颠所弑,南诏王朝从兴盛开始走向衰亡,而这以后,宗教却十分兴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南诏十世纪劝丰佑时期,阿吒力教在大理十分兴盛。第十二代王隆舜,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即位,明年,改元嵯耶,并自称摩诃罗嵯耶,钦崇“圣像教”,熔真金铸阿嵯耶观音。这一时期,对阿嵯耶观音的崇拜,已到痴迷的程度。圣像教的兴起,说明阿嵯耶观音作为阿吒力教的圣像,其圣容不可随意改变,并形成固定的图样模式。隆舜时期:主为世子时,好四猎,至巍山,遇一老人。告曰:“世子能造观音像否?如造,声名所及,无不臣服。”曰:“能之,若造,须如来之像方可”。乃以兼金铸阿嵯耶观音。至是,远见巍山巅有白气,使李紫奴往,挖得铜钟一,重三百两,阿嵯耶观音一位,自号摩诃罗嵯耶。辛亥年(唐昭宗大顺二年,即公元891年),以黄金八百两,铸文殊、普贤二像。敬于崇圣寺。…….曰:“我百姓家宁,时世太平,不动刀兵,主之力也”。主忻,用金铸观音一百八像,散诸里巷,俾各敬之(《棘古通纪》)。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金质阿嵯耶观音像,应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臣杨登弑主,舜化立。南诏第十三代王舜化(又名舜化贞),于唐昭宗乾宁四年即位,年十岁,明年,改元中兴。中兴二年(公元899年)绘制《南诏图传》流传于世。《南诏图传》文字卷尾载:“洎中兴皇帝问儒释耆老之辈,通古辩今之流,崇入国起因之图,致安邦异俗之化,赞御臣王奉宗,信博士内常有侍酋望忍爽张顺等,谨按《巍山起因》、《铁柱》、《西耳河》等记,而略叙巍山已来胜事”。唐昭宗天复二年七月(公元902年)舜化贞卒,在位五年。《南诏图传》成为追忆往事的作品,也是对南诏延续十三代的总结。舜化贞时期,国势已去,但对阿嵯耶观音的崇拜却丝毫不减,这在中兴画卷中得以体现,由于国势不支,已无力用贵重金银材料铸像,就是铜质铸像,也大不如前。本馆收藏的一尊铜质造像,像高15.2厘米,坐高5厘米,背光高19.5厘米,通高24.5厘米,其造像风格虽与金、银质造像相同,但铸造工艺已显不足。该造像应是末代王舜化贞时期的作品。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造像: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七月,郑买嗣篡蒙国,年三十二,改元安国,国号大(太)长和。七年戊辰,铸佛一万尊,为杀蒙氏八百人也。郑买嗣立国之初,铸佛万尊,数量之大,材料所用不靡。无论是阿嵯耶观音造像还是其它造像,不可能使用贵重金属,皆为铜铸,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要铸万尊佛像,其工艺不可能精细,铸像尺寸大小不一,阿嵯耶观音像亦不可能按原来的风格尺寸铸造,这种大小不一的观音,疑为郑氏所铸。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攻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 大理国从段思平立国,至段兴智为元世祖所灭,共二十二主、三百多年,由于政治或宗教的原因,有九位国主禅位为僧。至第十八代王段智兴(公元1172-1200年)盛德五年前(公元1180年),大理国描工张胜温将诸佛菩萨及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盛况描绘传世,可见大理国自段思平至段智兴243年间佛教之盛况。由于开国皇帝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因此,在大理国三百多年统治期间,阿嵯耶观音仍然是王室崇敬信仰的主要神祗。阿嵯耶观音造像也基本保留旧有的图样模式,没有太多变化,但铸造工艺十分精湛,成为佛教造像艺术中之娇娇者。 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收藏有一尊大理国段政兴时期(公元1147-1172年)的阿嵯耶观音像,该造像裙裾背后有一段铭文:“皇帝白票信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 该造像是段政兴为太子祈福所铸,被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博士称为“云南福星”。 我们将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所藏的这尊造像作为大理国时期的标准造像,同现存的其它造像比较,可以看出:大理国时期的造像,面部略显清瘦细长,有娇美的女性面部特征,与前期那种极富民族风格的男性面像特征明显不同,面像更趋于年轻化。头冠较高,头冠上的阿弥陀佛坐像,尤显工艺之精妙,而裙裾略显纤细,整座造像有细腻柔美之感。常见的有铜质或铜质鎏金造像,尺寸均在40厘米以上,尚未发现小型铜质造像,亦未发现纯金、纯银质的造像,这些工艺和材质上的差异,是鉴定南诏与大理国时期不同的阿嵯耶观音造像的主要依据。由于大理国据土时年较长,目前留存下来的阿嵯耶观音像,以大理国时期的作品为多。南诏劝丰佑以前铜鼓熔铸的造像存世极罕,劝丰佑以后的造像尤足弥珍,石木泥塑,由于岁久剥蚀,不易保存,传世亦很少。元明以后,已无阿嵯耶观音的记载,造像实物亦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