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9字词

苏美尔人的黄金文明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5:50      点击次数:51      文章作者: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的黄金文化。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黄金的历史很悠远,早在7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就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代。在伊拉克南部古代乌尔王国的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做工精致的黄金艺术品和首饰,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首饰,从而可以将人类用黄金作为饰品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时间。当时的古苏美尔人(现在的西亚地区)已经懂得了用火检查黄金纯度的办法,相当于现在的火法试金;并且掌握了用其它金属与黄金制造合金的技术,用以改变黄金的颜色和硬度。在古巴比伦遗址中发掘出的画有采金、贡金的壁画,距今也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在苏美尔的乌尔城邦遗址中发现16个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修建得十分豪华,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制造精美的工艺品。在王后淑巴德的陵寝中发现的一件金牛头竖琴堪称绝世之宝,它标志着在公元前2600年前苏美尔文化就进入了最繁荣时期。公元前22世纪苏美尔被阿卡德王国征服,阿卡德位于巴比伦北部。公元前2371年国王萨尔贡一世统一了阿卡德地区,接着经34次战争才征服了苏美尔。萨尔贡被称为“阿卡德和苏美尔之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后,马上开始了对盛产黄金的埃兰王国的侵略。接着又越过波斯湾向盛产黄金、白银的波斯王国进犯,从那里掠夺了大批黄金、白银。与此同时,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巴比伦,因处于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到波斯湾和由地中海一带到伊朗高原这两个古代重要商路的交叉点上,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就以黄金、白银作为交换的媒介。约公元前1595年前后,巴比伦王国由盛而衰,巴比伦军队连遭败绩,导致首都被夷蛮赫梯攻陷。赫梯人把大批俘虏和财宝包括主神马尔杜克的金像掠往小亚。加喜特王朝第十王阿古姆第一和赫梯人达成协议,从其手中接管了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新王朝。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征服了亚述帝国,豪华的首都尼尼微被抢劫一空,仅从国王辛夏里许孔的密室中就掠夺了黄金1000万塔仑、白银1亿塔仑,还有金卧榻和金餐桌150张。接着又对以色列宣战,经过多年战争,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以色列。巴比伦的统治者不仅把以色列的金银财富洗劫一空,而且把4万犹太人驱赶到巴比伦当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史学家坚信,被湮没的两河流域文明先于并带动了古埃及文明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许多脉络虽然来自希腊、罗马,但后者的源头还是古代西亚这一文明的摇篮。因此,把米索不达米亚文明列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圈子以外似乎是很不公平的,但这种约定俗成的做法丝毫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境内一带。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来到了这里,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他们创造了楔形文字。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粘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板是圆形或者角椎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板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版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给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了过来,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酒是人们最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农人历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儿子的口气写的。这位老农民对儿子不厌其烦地讲述应该如何务农,要注意的各种事情。比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等。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做陶器了。他们制做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有涂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象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象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上切碎麦的大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中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象制砖、织麻、刻石、珠宝、皮革、木业等等。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他们除很早就有了楔形文字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分相象,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是60进位。古希腊、罗马都采用了这里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纪。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星期日(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七天仍以这七星命名。不过,当时的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准确的。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见“苏美尔人的黄金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