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锁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6:37 点击次数:42 文章作者:
——用黄金制作的锁具,用作封锁保护工具或护身符。1.2006年10月29日上午,在重庆武昌小东门某锁城的开业仪式上,一个普通的柜台前,敞开展出了一副标价为18万元的“天价锁”,吸引了很多人观看。据生产厂家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锁为意大利品牌,耗时三个月才手工打造而成,表面为纯金电镀,且镶嵌有1528颗钻石,是目前国内最贵的锁,专门用在豪华别墅的大门上。他们总共生产了50副,分别在广州和重庆展出,已有“神秘买家”购走了2把。该锁至少重5公斤以上,工艺精细,看上去观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号称如此贵重的锁,却没有什么防盗保护措施,参观者可以随意玩赏。围观者边摸锁边纷纷表示质疑:“如果镶嵌的是真钻石的话,早就被人偷了!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也有观者说:“这么贵的锁,哪里会有人买呢?分明是个噱头、炒作!”该商家称:“钻石是真的,但等级并不高,所以没有进行特殊保护。”2.自世邦《黄金锁、冷香丸、红麝串——薛宝钗的三件“道具”》评论说: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大约人人喜欢画眉描红,涂脂抹粉,所以贾宝玉改不了好吃胭脂口红的习惯。但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喜欢戴项饰,手饰的,并不多见。一般的下人,没有戴的条件;姑娘小姐虽然有这个条件,不戴的却是多数。迎春、探春、惜春、李纨、湘云、妙玉、黛玉,大抵“赤手空项”,史湘云的那块金麒麟,也从未见她挂在身上。披金挂银,长戴不卸的,一个是王熙凤,“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还有一个就是薛宝钗。薛宝钗差不多是“全副披挂”——颈子上挂着黄金锁、肚子里“藏”着冷香丸、手腕上套着红麝串。黄金锁是项饰。锁的功用是保护财物,防偷防窃。作为项饰,“锁”的本质意义是保护生命,防止意外,是世俗流行的护身符,俗称“长命锁”。以玉为之称“玉锁”,以银为之称“银锁”,以金、铜等为之称“金锁”、“铜锁”。“金”制的“长命锁”,迷信加富贵,实在俗气得很。依薛宝钗的趣向,要是由她本人为自己挑首饰,断不会挑中黄金锁。薛姨妈说是一个和尚给的。第二十八回,薛宝钗想起母亲对王夫人等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莺儿说和尚送话未送锁。第八回,莺儿说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而宝钗本人也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如果相信莺儿与宝钗的话。宝钗的金锁是宝钗的家长按照和尚“必须錾在金器上”的要求请人打造的。因为是请人打造,又要挂在脖子上,如用纯金,太重,脖子吃不消的。很可能是铜圈、铜锁或者在什么材料上镀了一层金。铜容易生锈,镀金容易褪色。所以第三十五回,薛蟠要把宝钗的项圈拿到铺子里炸一炸,宝钗说:“黄澄澄的,又炸它做什么。”这个“又”字和这个“炸”字证明这把锁已经不止一次地炸过了,是人工造物,不是天工造物,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有本质上的差异。注意,薛蟠说的虽是“项圈”,指的乃是金锁。第八回,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项圈上并没有那两句话,那两句话是刻在金锁上的。莺儿说的“项圈”就是金锁。应当深究的是,和尚只是要求薛家把那两句话刻在金器上,并没有要求金器一定是金锁。之所以打成金锁,当是薛姨妈的主意。薛姨妈是个很不简单的寡妇,她知道薛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是靠不住的,女儿虽然很好但总归要嫁人,薛家的门户能否支撑,她自己的晚年有无依靠,关键要看她为女儿操办的婚姻是否称心,要看她为女儿选中的婆家是否富贵。但她是个女流,她所熟悉的社交圈子难出家族的范围,眼睛只能盯着那几门富贵的亲戚。她恰巧是王夫人的妹妹,她当然知道姐姐生了一个衔玉的儿子,如能做亲,则是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但贾府族大,一切又是贾母说了算,宝钗要想登堂入室,谈何容易。薛姨妈老谋深算,走了四步棋。第一步,利用和尚送的两句话,造了一把金锁,为“金锁配宝玉”做好物证。第二步,打着进京候选的借口,将挂着这把锁的女儿带进贾府。第三步,借口没有房子住,赖在贾府的梨香院不走,使“金锁”可以接触“宝玉”。第四步,散布“金玉良缘”的舆论。薛姨妈住进贾府后,就向王夫人等宣传金锁配宝玉。这件事在第二十八回被薛宝钗想了起来。实际上,薛姨妈的宣传早在第十九回就有效果了。第十九回,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到第八十四回,贾母斟酌宝玉的婚事,王熙凤对贾母说:“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所谓“怎么忘了”说明早就知道。金锁是薛姨妈精心炮制的联姻贾府的武器。薛宝钗是否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从第八回莺儿提及金锁被她止住的现象看,宝钗是知道金锁配宝玉的嫌疑的。到第二十八回,她因薛姨妈对王夫人等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将来有玉的方可结婚,心里总远着宝玉”,她已完全明了她这把金锁要配那一块宝玉了。她是否中意母亲给她策划的“金玉良缘”呢?从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心里总远着宝玉”看,宝钗似乎对这件事不积极。其实,她所谓“心里总远着宝玉”,是因为她的母亲已把“金玉良缘”说出去了,她不能不在别人面前避避嫌,不能不在宝玉面前保持一些矜持。她要真正远着宝玉,真正不让别人说些“金、玉”的闲话,她应该将这把锁从脖子上取下来。脖子上戴着这把直指宝玉的锁,心里头却要远着宝玉,岂不是掩耳盗铃?薛宝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她就是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的戴着,这就只能表明她不仅中意并在积极配合母亲的金锁攻势。而她之所以敢于戴着这把涉及婚姻的锁招摇过园,靠的就是赖头和尚送给她的并且被刻在锁上的那四个字:“不离不弃”。“不离不弃”是她终生戴锁的借口。“心里总远着宝玉”和“脖子上总挂着锁”是曹雪芹为薛宝钗设计的一对矛盾。前者表现她的自尊,自尊中夹带着一点虚假,欲擒而故纵;后者表现她的执着,执着于父母之命,执着于“金玉良缘”,执着中夹带着一丝轻浮,差不多在身上贴了一张求婚广告。两者相辅相成,极好地刻划了一位恪守礼教的封建淑女以掩耳盗铃的心态与手法来处理怀春情绪和婚姻问题。大观园里的精明人如凤姐、探春一定看穿了宝钗的心思,不说而已。探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眼旁观,花开花落两由之。凤姐是个快嘴婆,她常拿两块玉开玩笑,是不把两块玉的事当作一回事;她从来不拿一金一玉开玩笑,是把一金一玉的事看得郑重其事。大观园里唯一拿金锁、宝玉冷嘲热讽的是林黛玉。但她的嘲讽只能说给贾宝玉听,不能也不会与外人道也。金锁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请留意,这里是说金锁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而不是说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金锁不等于薛宝钗,金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钗的这把金锁并没有牢固地锁住贾宝玉,真正锁住的倒是薛宝钗自己。第九十七回,宝玉病重,贾府要薛宝钗冲喜:次日,薛姨妈回家将这边的话细细的告诉了宝钗,还说:“我已经应承了。”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宝钗自回房内,宝琴随去解闷。第九十八回,新郎宝玉神志不清,被抬到薛家行“回九”之礼:宝钗也明知其事,心里只怨母亲办得糊涂,事已至此,不肯多言。独有薛姨妈看见宝玉这般光景,心里懊悔,只得草草完事。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证实宝玉一去不返,“宝钗哭得人事不知”,年纪轻轻地做了另一个李纨。作锁自锁,悔之莫及了。正应了幻境《正册》的题诗:“金簪雪里埋”。黄金锁是曹雪芹送给薛宝钗的象征“金玉良缘”,刺激黛玉,引诱宝玉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