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柄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6:40 点击次数:38 文章作者:
——春秋晚期早段器物。金柄铜剑,茎与首皆金质,格饰兽面纹,茎作螺旋状纹,首椭圆形,饰蟠螭纹,剑首中空,首边缘饰三角云纹。长仅31厘米,属短剑,也称匕首。1936年出土于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甲乙二墓中的甲墓。甲乙二墓出土的青铜器与玉器等文物,国民党退守台湾时于1949年迁台。剑是从春秋中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兵器,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配饰品,当时也以配剑、赠剑形成一种风尚,是靠近刺杀和格斗的武器。剑的主要形式有1柳叶形圆茎剑,中脊突起,锋刃锐利。2玉具剑。窄细的长柳叶形剑身,方茎,锷前粗后细,脊鼓呈凸形,茎上面安装玉首、玉格。3环首剑。柳叶形剑身,扁茎,无格,剑首作扁圆环。4銎首剑。柳叶形剑身,扁茎中空,似銎,无格,出土时銎内常含有木柲。是一种改为安装木柲的长兵器。这种剑又称为铍。金柄剑是属于第一种形式,但剑身特短,呈现一种匕首的形式。因此金柄剑可能是卫国国君的随身防卫武器。剑首中空有孔,可容指,孔内塞满泥土,郭豫才引《庄周书、说剑篇》,测度或可以作为口哨吹唤,有称吹管剑,但未经实验,未敢妄论。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盛行镶嵌金器,在刀剑方面,有镶嵌金质茎首的特征,在甲墓中也同时出土一柄金柄环首刀。金柄铜剑在琉璃阁墓地M60中也出土一柄,带有象牙鞘,自格到首为包金,茎为镂空蟠虺纹,而且两侧各有五处突齿,异常精美,显示了当时的装饰风尚。甲墓青铜器的纹饰主要以春秋中期盛行的蟠螭纹、蟠虺(huǐ,虺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纹、绹(táo)索纹为主,还大量保存西周中晚期的窃曲纹、垂鳞文,以追求新颖、精细繁复的式样为主。金柄剑首以纯金打造当时流行的蟠螭纹,剑格兽面纹,纹饰细腻,可以说是中原传承的典型纹饰。然而比较特出的是金柄剑之螺旋状茎,却不是中原风格,这种装饰方式,可以从云南洱海地区、川西高原找到其渊源。有学者经过对比研究,认为茎上的斜螺旋纹装饰是西南夷系剑上常见的特点。所以金柄剑的纹饰风格是趋于文化混合性的形式,也显示了不同文化风格的交流。辉县琉璃阁甲墓,在鼎数的组合配置上,有列鼎二套,一套九件是蟠虺纹髹漆盖鼎,数量上是诸侯中殉葬最高级的,具体器类呈现出春秋中期偏晚的器物配置特征,符合西周以来的列鼎制度,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僭越的习尚。因此,辉县琉璃阁甲墓墓主,其丧葬礼仪同于诸侯王一级,墓穴是一座柏木所造的题凑椁室,墓制非比寻常,都说明了甲墓为一国君的墓葬,可能为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