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寻宝觅金的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8:15 点击次数:104 文章作者:
——打捞业技术手段的发展。在人类全面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海底探宝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由于有了最现代化的技术和乐于冒险的投资者,寻宝者终于占了大自然的上风,大海像时代文物储藏箱一样对那些有胆有钱下海探宝的人打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私人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几百年来躺在海底的财宝上。有了技术的支持,寻宝人可以在大海里潜得更深,在水下呆的时间更长,他们能够比以前更加精细地寻找更深海底中的宝藏。有专家预测,按现在的打捞速度,今后50年间,人类将把海底的所有财宝都打捞上来。海底寻宝需要许多专门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支持。站在技术领先前列的是专业的海底宝物打捞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具备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备的技术实力。这些技术包括软技术和硬技术。软技术包括打捞人员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技巧、专业经验、寻宝情报信息、探宝流程设计、合成作战技术、各种法律和公共关系的处理、文物辨识分类鉴定等等。硬技术主要包括为打捞服务的专业打捞船、潜海工具、各种探测仪器设备等。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全球定位仪、地磁仪、微型潜艇、深海潜水器、配备有遥控机械手的水下机器人、声纳脉冲探测器、浅地层剖面声纳、灵敏的金属探测器、潜水衣、水下摄影设备、海底吸压器、海底机械液压装置等技术设备的发展进步,横在海底寻宝人面前的一道又一道障碍在现代技术面前訇然坍塌。过去那些一直未被发现的沉船,以及那些虽被发现,人却一直无法接近的沉船,现在由于有了这些技术而使搜寻打捞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了。海底打捞最关键的技术是潜海技术。目前人类已经突破了许多深海下潜极限。如1943年,法国探险家、电影摄制师和水肺型自控潜水器发明者雅克·库斯托,与法国工程师戈南合作发明的自携式压缩空气呼吸装置,结束了潜水员通过与船相连的呼吸管呼吸的历史,它可以使人象鱼儿在水里那样正常地呼吸。他和他的海军朋友们潜海寻找最著名的沉船:沉在突尼斯北部的“马迪阿”号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安第西德尔”号。他在塞浦路斯发现了米诺斯文化时期被海水淹没了的码头。他乘“卡利普索”号船进行海洋勘探,所拍摄的《寂静的世界》(法国,1952)等影片向人们介绍了数百万种海底生物。再后来,人们不断刷新深海下潜纪录。1960年1月,瑞士制造的美国海军深海潜水器“特瑞斯特”号在雅克·皮卡德博士(瑞士人)和唐纳德·沃西海军上尉(美国人)操纵下下潜到太平洋底马里亚纳海沟中10911米深的查林杰海渊,创最深下潜纪录,这也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1989年8月11日,“真贝6500”号潜艇潜入日本三陆附近6527米深的日本海沟,这是迄今为止载人船舶所能下潜的最大深度。1989年10月9日至12月21日,法国人阿诺德·德尼肖德·德菲哈尔在一个高压舱里进行了为期73天的模拟饱和深潜,创最长时间纪录。此次试验的模拟水深为300米,属于科梅克斯公司在法国马赛进行的“九头蛇9号”计划。德菲哈尔呼吸的是一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992年2月27日,美国一艘打捞船的船员及伊斯特波特国际救援人员,在打捞1991年8月坠毁于太平洋的一架直升飞机残骸时,创造了海上打捞的最深纪录,海底作业的最大深度是5258米。1992年5月6日至7月14日,美国人理查德·普雷斯利驾驶一艘潜水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拉戈的一个潟湖里度过了创纪录的69天零19分。这次深潜试验名为亚特兰蒂斯工程,旨在考察人在水下环境中的生存状况。1992年11月20日,在为期43天的潜水试验中,法国人陶·马夫罗斯托摩斯于在高压舱里深入深度为701米的海水中,这是科梅克斯公司在法国马赛进行的“九头蛇10号”计划,他呼吸的是混合气体(由氢气、氧气和氦气组成)。1994年4月,美国的吉姆·鲍登在墨西哥的萨卡坦淡水洞穴中戴水肺(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潜水,下潜深度为305米,成为这个项目的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创造和保持者。最近,一种叫“探宝器”的新机器已经发明出来,使人们找到失踪宝藏的梦想有机会变成现实。现在,人们用它来探测地下埋藏的金子。在靠近海边的一个据说过去海盗常在里面藏金子的岩洞里,这种机器被派上了用场。海盗们过去常把金子埋藏在那个洞里,可后来却没能取走。一支用这种新机器装备起来的探宝队进入了这个岩洞,希望找到埋藏着的金子。当这个队的队长正在检查洞口附近的土壤时,那台机器显示出它的下面埋有金子。队员们异常激动,就地挖了一个两英尺深的坑,但最后找到的是一枚几乎一钱不值的小金币。队员们接着又把整个洞彻底搜寻了一遍,但除了一只空铁皮箱外什么也没找到。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相信“探宝器”很快就会探出值钱的东西来。一般的海底寻宝打捞需经历以下基本流程:⑴搜集调查沉船的情报信息→⑵确定沉船可能的沉没方位→⑶潜水探测宝物的具体埋藏地点→⑷制定详尽的打捞方案→⑸编制详细的财务预算→⑹筹集足够的打捞资金→⑺准备必要的打捞设备→⑻对打捞人员进行岗前培训→⑼实施具体的打捞行动→⑽对打捞物品进行分类保存→⑾对打捞品进行修复整理→⑿打捞物品进入博物馆展出或进行拍卖→⒀对打捞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历史上一艘船沉没后,它的名字也随之消失。大海很快会毁坏掉货物清单、航海日记和其他文件。国外的海洋考古学家通常要查阅上千册历史文献、港口的船只进出港记录,甚至一些海事法庭记录来寻找沉船最原始的信息。而中国曾经很长时间实行海禁,从事外销贸易的海船大都是未经官方记载的民间船只。这些船只一旦沉没,往往变得踪迹全无。不过,仍然有细枝末节的规律可循。有沉船的地方,水流往往会有些异常,狂风巨浪和海底洋流把沉船和沉船上散落的物件汇集在一起,就像是孵卵器中的鸡蛋。专家说这是沉船的“垃圾场效应”。另一种方法则是靠当地渔民指路,沉船大多会形成巨大的珊瑚礁,珊瑚迅速生长,一方面使得船体木材免受船蛆蛀蚀,另一方面也吸引一类海洋生物聚居。渔民跟着这些鱼走,经常就会找到沉船地点。上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应用于寻宝打捞的全过程。海底探宝者在捞宝之前,必须先老老实实地泡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从虫蛀腐蚀的残存档案或积满灰尘的旧纸堆里寻找发掘旷世珍宝的蛛丝马迹;接下来就是在工程专家的操控下,使用电脑帮助寻宝人分析过去天气和潮汐模式的累积冲击力,再加上航海和历史资料的证实、目击者和幸存者的叙述,以及全球定位仪的支援,在茫茫大海中来确定沉船的可能位置;然后使用微型潜艇、深海潜水器下潜海底;再用声纳脉冲探测器、旁视声纳探测器、灵敏的金属探测器在海底探测确定宝物沉埋点;再使用大功率“海底吸压器”将海底打捞物上堆集的淤泥漂沙吸排掉;最后,使用配备有遥控机械手臂的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影设备、海底液压机械装置将沉船打捞出来、托举上来。海底寻宝不仅是要找到金银财宝,而且是要通过沉船上发掘出的器物,获知前人的生活模式、全球贸易情况、航海技术水平及人类精神文明状态等。意大利人尼诺·朗波里亚教授想说服考古学家们亲自领导水下挖掘。因为业余爱好者只寻找珍贵物品,而把必要的考察环境破坏得太厉害。他强调要使用陆上考古挖掘的新方法——断层摄影系统。他对最普通的沉船都表现出兴趣:因为他们都可能更好地为认识过去服务,而发掘出来的文物不论贵贱,都是不可取代的见证。每一次打捞过程可能都需要专家的协助,考古学者、历史学家往往能从古代文献档案中寻找整理归结出极重要的有关沉船的线索。有个叫凯普·瓦格的美国人,他在档案馆中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研究了从牙买加到墨西哥湾周围的航海资料以后,仅用一架普通的军用地雷探测器,就在上千公里的海底,找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古银币。“泰坦尼克号”的发现和打捞也都是在专家的帮助下完成的,或者打捞者本身就是专家。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专家的协助,打捞工作绝不会有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