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PICTURE "http://hiphotos.baidu.com/静香的男朋友大雄/pic/item/ba928d1cd486faab87d6b68a.jpg"???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采取八柱的多利亚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这反映了多利亚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帕特侬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绕。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神庙的内部,既遵循多利亚柱式的惯例,安排得很简单,又主题突出,庄重宏伟。与一般神庙相同,殿堂均分为前后两间,前厅安置神像,后库存放祭品和财物。帕特农神庙的前厅安置着菲迪亚斯制作的黄金象牙雕的雅典娜巨像,高达12米。为配合这尊巨像,前厅用两层多利亚的柱列围绕巨像的左右和后方。上承屋顶,旁开空廊,更衬托出巨像的高大,而它们的檐部也大大简化,只有额枋而没有三陇板和间板。像之前方直到大门为一片空白,不置任何杂物,却在靠近巨像基座处挖出一个长方形水池,利用池中之水反射从大门而来的阳光,使金光闪烁的巨像更显富丽堂皇。帕特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据研究,这类矫正多达10处之多。比如,此庙四边基石的直线就略作矫正,中央比两端略高,看起来反而更接近直线,避免了纯粹直线所带来的生硬和呆板。相应地,檐部也作了细微调整。在柱子的排列上,也并非全都垂直并列,东西两面各8根柱子中,只有中央两根真正垂直于地面,其余都向中央略微倾斜;边角的柱子与邻近的柱子之间的距离比中央两柱子之间的距离要小,柱身也更加粗壮(底径为1.944米,而不是其他柱子的1.905米)。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边角柱处于外部的明亮背景,而其余柱子的背景是较暗的墙壁,人的视觉习惯会把尺寸相同的柱子在暗背景上看得较粗,亮处则较细,视觉矫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把亮处的柱子加粗,看起来就一致了。同样,内廊的柱子较细,凹槽却更多。山墙也不是绝对垂直,而是略微内倾,以免站在地面的观察者有立墙外倾之感。装饰浮雕与雕像则向外倾斜,以方便观众欣赏。人们至今仍能从饱经沧桑的神庙看出精微矫正的痕迹和出神入化的效果,这真是文明的奇迹。在装饰方面,本来前厅外围的柱子都是多利亚式的,但檐壁却不用三陇板与间板,而是用一条爱奥尼亚式的装饰带,以浮雕表现雅典人民庆祝大雅典娜节的盛况。这条浮雕带从门廊延伸到南北两面墙上,绕行一周,连为一体。总长160米,人物超过500个。它第一次在神庙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现雅典公民群众和现实社会活动,其构思之大胆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后的进一步发展。帕特农神庙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现已丝毫不存,据古人的描述,它实为木胎,黄金象牙只起镶嵌作用,大概肌肤用象牙,衣冠武器则贴以黄金。此类贵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庞然大物,无非是为了显示雅典财富的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