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8:19 点击次数:76 文章作者:
——用“犀皮”漆器工艺制作的杯子。一对套。出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