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铜造像艺术展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8:20 点击次数:71 文章作者:
——专题展出。金铜造像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4月28日-5月28日,天津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古代金铜造像艺术展。此次展览能让参观者亲眼目睹金铜造像艺术在我国汉、藏、蒙古等民族地区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形成的不同文化艺术风貌;了解其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密切关系;并欣赏到金铜造像艺术表现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艺术风韵。为“五·一”长假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处。通过130件自北魏至明清时期最具时代、地域代表性的金铜造像艺术瑰宝,展示了雕刻工艺与造型艺术,品味中国古代金铜造像艺术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向公众展示的收藏精品。金铜造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其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两汉时期,源于希腊的印度犍陀罗艺术随佛教和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与本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佛像艺术。以后的千百年间,传入中国的印度造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并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艺术风貌:南北朝轻盈飘逸、隋唐典雅端庄、宋代写实自然、明清雍容华贵,各具特殊的艺术魅力。 馆中按照类别、时代进行有序地展示,对金铜造像艺术发展脉络获得一个清晰的介绍。同时,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金铜造像艺术的历史文化风貌。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如:内地宫廷的造像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造像注重远视效果,多镶嵌绿松石、青金石等作为装饰;克什米尔风格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尼泊尔风格的造像,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石。精湛的雕塑艺术以及对细节的刻画描绘,把佛的崇高慈祥、菩萨的和善端丽、罗汉的温顺诚恳、天王的威严孔武、力士的强横暴戾刻画得神灵活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