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8:40 点击次数:81 文章作者:
——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为基础的单片集成电路。主要是以硅为衬底,SiO□为氧化层的硅MOS集成电路。实际上,还有以蓝宝石为衬底,其上外延生长硅单晶层制作的MOS集成电路和以砷化镓等高迁移率材料为衬底的砷化镓MOS集成电路等。发展简况:1959年,利用场效应原理研制成MOS场效应晶体管。后又把MOS技术用于MOS集成电路的研究,并于1962年研制成功。MOS集成电路比双极型集成电路更便于实现大规模集成,所以很快地向中规模和大规模集成方向发展。1968年,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P沟道MOS存储器。随后,单片MOS计算器、MOS微处理器也相继于1970年和1971年间问世。20世纪60年代,MOS集成电路主要是铝栅P沟道电路。这种MOS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较高(18-20伏),常需要两个电源,而且与外部电路连接要有专门的接口电路,使用不很方便。此外,在铝栅MOS工艺中,必须先做源、漏PN结,最后才能制作铝栅(因铝层不能经受高温处理)。因而,版图设计中,栅源和栅漏需有相当的覆盖,覆盖电容较大。P沟道导电载流子空穴的迁移率比电子低,所以,铝栅P沟道MOS集成电路的速度较低,一般只能用到1-2兆赫。7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硅栅N沟道MOS(NMOS)电路(见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很快便取代了铝栅PMOS电路。NMOS电路的出现比PMOS电路(见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迟了将近10年,主要原因是NMOS电路要求更纯净的SiO□膜、更少的可动电荷和固定电荷、更低的界面态密度。硅:MOS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以动态随机存储器为代表)到1975年前后,几乎以每2年提高4倍的速度增长。这是下面三方面技术进展的结果:(1)在硅片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芯片面积不断增大;(2)电路设计的创新使单元电路面积不断缩小;(3)光刻精度不断提高保证了集成电路元件集成密度的持续提高。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电路革新比较迟缓,集成度增长上升速度稍缓,但仍为每三年左右提高4倍。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MOS集成电路只是在数字电路领域发挥较大的作用;在模拟量处理方面双极型集成电路处于优势。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MOS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MOS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发展也很快。在MOS芯片上对模拟量进行离散化处理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已研制出一些MOS模拟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和开关电容滤波器等。在此基础上,各种通用和专用的信号处理器产品日益增多,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通信,特别是电话通信、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新的领域。工艺和特点:以硅栅NMOS为例,MOS集成电路的有源元件是MOS场效应管,无源元件是MOS电容和PN结电容,有时还有多晶硅电阻。元件间的隔离利用厚氧化层(称为场氧化层);元件间的互连线同时使用扩散(或注入)层、多晶硅层和最后的金属化层。它结构简单,元件的工艺又都是兼容的,工艺也不复杂。图5N沟道硅栅增强型-耗尽型MOS结构工艺流程是NMOS电路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在切割、研磨和抛光完毕的P型(100)硅衬底上,用等平面工艺(衬底薄氧化后生长Si□N□掩蔽层,光刻出场氧区,进行B+□硼场注入,然后在场区生长厚度约1微米左右的场氧化层)生长场氧化层,把非场区,即制作元件的区间刻蚀出来,进行MOS场效应管和MOS电容的栅氧化(此前,如需要进行栅区注入,应增加相应的光刻和注入工艺);刻出多晶硅与扩散区相接的接触孔(埋孔);进行掺杂(一般掺磷),多晶硅化学汽相淀积(CVD);如需要多晶硅电阻,则要利用光刻掩蔽对多晶硅电阻区单独进行特定剂量的离子注入(用磷和砷);光刻多晶硅,刻出栅和多晶硅连线,并暴露出需要掺杂或注入的区域(包括源、漏衬底内的连线区);进行扩散和离子注入(必要时,加入光刻限定扩散和注入区);短时间低温热氧化后,用化学汽相淀积工艺淀积磷硅玻璃,光刻出铝层与多晶硅、扩散区、注入区的接触孔;短时间加温,使磷硅玻璃体稍有流动,以钝化台阶陡度,后蒸发铝层,再合金化、光刻铝布线和压焊块,最后进行中间测试、压焊、封装、成品测试。对于复杂的MOS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间还有一些工艺步骤,一般需要经过8、9道乃至10道以上的光刻步骤。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实质上就是一般的硅平面工艺,只是增加了以下一些工艺步骤:(1)多晶硅技术;(2)等平面场氧化技术,提高连线的可靠性,保证有效的场隔离;(3)利用定剂量的离子注入技术调整MOS场效应管的阈电压。与双极型集成电路相比,MOS集成电路的特点是:(1)结构简单,隔离方便(除CMOS外,有PN结自动隔离,只须用较厚的下面注有浓硼的场氧化层即可实现有效隔离);(2)MOS场效应管为双向器件(源、漏结构对称)又有多晶硅作为一层布线层。布线方便,设计灵活性高,版图占面积小;(3)MOS电路的功耗低于双极型电路,与双极型集成电路相比,更适宜于高密度集成;(4)MOS集成电路具有动态工作独特的能力;(5)MOS场效应管是多子器件,其温度特性优于双极型集成电路。但是,硅MOS集成电路的速度还比不上ECL等高速双极集成电路。一般认为,MOS集成电路的功耗低,集成度高,宜于数字应用;双极型集成电路则适用于高速数字和模拟方面。发展方向:MOS集成电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进一步提高集成密度和电路复杂性,即由集成电路向集成系统发展。(2)超高速化和微功耗化。军事应用已对超高速集成电路提出迫切的要求,许多国家大力发展超高速集成电路,主要是砷化镓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在砷化镓、磷化铟等半导体中业已发现,当沟道缩短到亚微米以下时,会出现饱和速度过冲及冲击式的电输运现象,并利用分子束外延制成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等高速集成器件,为MOS集成电路的超高速化开辟了新的前景。(3)研究三维集成技术和研制以新型器件为基础的集成电路。集成系统日趋复杂,连线所占的芯片面积越来越大,连线的设计也越来越困难和费时,所以具有多层元件布局的MOS大规模集成结构受到很大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