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9:18 点击次数:104 文章作者:
——清代皇帝御用铠甲。上衣长75.5厘米,下摆宽75.5厘米,两袖通长158厘米,下裳长71厘米,上宽48厘米,下宽57.5厘米。清宫旧藏。甲为上衣下裳式,外布金帽钉,衣内用蓝绸里,敷一层薄丝绵。上衣分左、右护肩,左、右袖,前铛,侧铛;下裳分左、右铛。全身皆用黑绒镶边。穿时各部分由金钮扣袢联缀成一整体。上衣左、右襟各以金线绣一条正面升龙,龙身用红、绿线勾边,火焰云用金线勾边。云纹的颜色各异,以绿色、墨绿色为主,四合如意云纹则用粉、粉红、红、月白、蓝色等,灵芝云纹用粉、红色等。上衣背面居中绣一条正面升龙,下摆绣有平水、寿山、海珠、杂宝、珊瑚等纹饰,配以绿、浅绿、蓝、深蓝、月白等颜色,云、水都以金线勾边。左、右护肩绣金龙各9条,并在中间镶嵌一颗红宝石和一颗东珠。左、右护腋、前铛、侧铛各绣一条正面升龙及平水、寿山、如意云等纹饰,中间钉金线以护肘。下裳共绣行龙16条,上下行龙间用金线采用钉金针法盘结,共5道。相对的龙首间绣火珠、骨饰云、四合如意云等纹饰。下摆绣平水、寿山、如意云等纹饰。此大阅铠甲专供康熙皇帝检阅八旗军队时穿用。?崇尚武功,是清朝初期的传统,当时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作为倡导骑射之风的措施,皇太极始定大阅制度,顺治时确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检阅典礼,由皇帝全面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军队的武功技艺,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铠戴甲,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各种技艺。自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起,康熙皇帝每年都用围猎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训练军队的实战本领。并把围猎、大阅的礼仪、形式、地点、服装等都列入典章制度中去。清朝皇帝和宗室大臣,凡参加这种活动的,也都要穿盔甲。清代一般的盔帽,不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成,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铜或铁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纹饰,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成左、右两幅,穿时以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接缝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襞膝。以上这些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联结外,其余均用纽扣相联。穿时从下而上,先穿围裳,再穿甲衣,待佩上各种配件后,再戴盔帽。北京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清代盔甲,以大阅甲制作最为精美,乾隆皇帝的大阅铠甲胄,与战场所穿甲胄不同,特点是不用金属,而用金线在黄缎上绣出金版纹,代替甲上的金属叶。胄(盔帽)用牛皮制,髹以漆,嵌以东珠,并饰有金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