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14字词

鲁道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维亚特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9:18      点击次数:55      文章作者:
——人物名。前苏联人(1910年3月6日-1998年9月),前苏联历史学副博士,副教授,高级研究员。曾任前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维亚特金1910年3月6日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十月革命后随父母返回俄国。1939年从远东大学毕业,其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维亚特金博士在军队和地方从事汉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历任军事外语学院、莫斯科东方学院、国立莫斯科大学教员。1949年获历史学副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从华盛顿会议到日本侵占满洲时期的中英关系(1922-1931)》。1951年获副教授职称。1957年获高级研究员职称。1956年起在苏联科学院汉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从事汉学研究工作,并担任苏联科学院汉学研究所副所长,汉学研究所和东方学研究所合并后担任东方学研究所中国部主任。他多次参加国际汉学家代表会议,包括1957年在马尔堡,1958年在帕多瓦,1965年在利兹召开的第十、十一、十七届国际中国学家大会;196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1964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1981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历史学家大会等。他还参加了第五、六、九、十二次“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学术讨论会,并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展开的一场新的思想运动》、“论中国历史科学的现状问题”、“关于现代中国论述司马迁著作”的报告。1977年11月在“苏联中国学的迫切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英、美、日和其他国家主要的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选题和计划。维亚特金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造诣颇深,先后出版200多部著作。维亚特金博士的中文功底也十分深厚,五十年代初他曾参加苏共中央交办的《毛泽东选集》1—4卷的俄译任务,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有着深刻的了解。维亚特金博士汉学研究的最大成就是翻译《史记》。他曾先后三次访问中国,对他了解中国史学起了极为重要作用的当数他对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术访问。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维亚特金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半年多。在此之后,他确定了后半生的奋斗目标——把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最早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部翻译成俄文。从此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汗水浇灌在翻译《史记》这项巨大的工程上。他拟定把《史记》130篇文章译为九卷俄文本,从着手准备到第一卷出版整整用了11年(1961-1972年)。1998年9月,这位以毕生精力从事汉学研究、36年不懈翻译《史记》的俄罗斯老人去世了。他生前已完成七卷,其中第一卷和第二卷是由他和塔斯金合译的,其余5卷则由他一人完成,每卷正文前都写有序言,介绍本卷的内容和要点及世界各国对这些文章翻译和研究的情况,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史记》俄译本的序言篇篇都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所作的注释为俄罗斯学术界了解中国古代史、研究《史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老人去世时《史记》还有30篇文章尚未译完,接下来的工作将由他的儿子阿纳托里·维亚特金和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汉语教研室的卡拉佩季扬茨教授共同完成。维亚特金去世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为了纪念这位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的汉学家,特别出版了一本专集。专集由他的儿子阿纳托里担任编辑,书中收录了俄罗斯一些著名汉学家纪念他的文章,发表了他翻译的《史记》译文及学术著作的书目、他的自传及部分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