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金台拜相,管仲相辅王治国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9:19 点击次数:44 文章作者:
——典故。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一个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渔盐和矿藏,从太公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齐桓公(?-前643年)姜姓,名小白。僖公次子,齐襄公之弟。齐国第十六代君主,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的政权不是自然承袭在风和日丽之下,而是谋划争夺于刀光剑影之中。齐国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传至齐庄公。其间,齐纪交恶,哀公被烹;胡献构怨,内壁操戈。内乱迭起,外患杂错,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庄僖继立,方现转机。庄公在位64年,僖公当政33载,父子连续治齐近百年之久。政局相对稳定,元气渐复,国力日增。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史称庄僖小霸。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前697年,齐僖公拜管仲、鲍叔牙分别为二公子纠和三公子小白的师傅。前694年,齐襄公继位。襄公有庄僖称霸的野心,却无庄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他借助庄僖余威,大动干戈。征纪、伐郑、灭部、平郚。连绵战争既造难于邻国,亦消耗了自己。齐国呈现一幅忧凄的景象:成年男子当兵打仗去了,家中只剩下残迈的老人、弱小的孩子、孤苦的妇女。昔日盛产谷米的田地里,如今长满了茂密的狗尾巴草。襄公荒淫无耻,长期与其妹文姜(鲁桓夫人)私通,并谋杀鲁桓公,导致齐鲁两国关系恶化。襄公政令无常,朝布暮改,弄得吏僚们无所适从。前692年,齐襄公荒淫无道,天怒人怨。为避齐乱,管仲、召忽奉公子纠投奔鲁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投奔莒(jǔ)国。前686年,公子无知与连称、管至父内外勾结,杀齐襄公,取代君位。雍廪等人杀公子无知,齐国大乱。前685年,高傒、国子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为公子纠争位,齐、鲁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军乘胜夺取鲁国汶阳之地。齐桓公决心报管仲射他一箭之仇,派人赴鲁,逼鲁庄公杀公子纠,召忽殉主,管仲遣返齐国。在鲍叔牙的极力保荐下,齐桓公捐弃前仇,管仲被拜为大夫。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反对,率兵伐鲁,在长勺与鲁军交战,被鲁将曹刿击败。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管仲(前725-前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颖上(颖水之滨,今安徽省北部)人。前708年,管仲在贫穷中度过了童年。因家贫,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是年,与鲍叔牙相识,结拜为兄弟,协手经商。十多年中,他们走遍了中原各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1995年3月17日,淄博市文联主席高连欣应花山文艺出版社之约,从文学角度于写成了《管子传》,将齐国八百年的历史,将那些叱咤风云的齐国历史人物再现于读者面前。《管子传·金台拜相》就是描述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的详细过程:自从桓公宣布了要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管仲可就忙开了。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一连三天三夜,他家门没出,终于拿出了一套初步的方案。自从宣布管仲为相国,齐桓公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心里仿佛有了依靠似的。管仲所言所行,是最理想的相国人选,他的那些简策写得太精辟了,把这些付诸实施,用不了几年,齐国就会大变模样。每想到管仲,他就想到鲍叔牙。他为有这么一位老师感到自豪,他那忠君爱国之心可昭日月,他一心为公,不计私利的高风亮节与江山共存,如果没有鲍叔牙,他是决不会得到管仲的。他要把这次拜相仪式搞得既隆重,又热烈。他命鲍叔牙亲自督造拜相台,与隰朋亲自商定了拜相的吉日良辰,再有三天就到了,他宣布,这三天不上朝,不出门,不接见任何人,在寝宫用香料薰身,三沐三薰,欲行拜相之礼。拜相的时刻到了。桓公带领满朝文武以及装饰一新的仪仗队来到管仲门前,大门关闭着。隰朋是拜相司仪,高声喊道:“放炮开门!”三声炮响,大门洞开。鲍叔牙引道,桓公随后,来到正堂。隰朋喊道:“相国叩见君上。”管仲衣着朝服,从后面急步来到桓公面前跪下:“臣管仲叩见主公。”桓公扶起管仲:“爱卿平身。”隰朋喊道:“国君亲请相国登辇!”管仲叩首:“谢主公。”继而起身道:“主公,臣有一事相求。”桓公:“相国请讲。”“臣一贫如洗。俗话说,贫不能使富,相国之职,恐难负重任。”鲍叔牙一怔,忙扯管仲后衣角,管仲不理。桓公笑了:“寡人赐相国大齐一年市租,使相国成为齐国首富。”管仲复又叩了一个头:“谢主公。”然后同桓公分左右并行到大门口,门外已停着一辆辇车。桓公欠身打躬:“相国登辇。”鲍叔牙和隰朋一左一右扶管仲登上辇车,然后请桓公亲手扶着辇尾,推着辇车前进三步。隰朋一招手,鼓乐齐鸣……桓公、管仲一行来到拜相台前。齐桓公二年,齐桓公小白遣众臣在金台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引导桓公来到辇前请相国下辇,管仲急忙下辇后,在鲍叔牙引导下来到金台边。分别在第一、二、三层台肃然而立,听隰朋、鲍叔牙、高傒读祝文,拜受相国印、剑和龙章凤篆。最后,桓公登上台来,面南端坐,开口道:“爱卿今为相国,肩负着治国安邦、强国富民之重任。但愿大齐早日富强。”管仲跪拜道:“臣既受君命,定尽心戮力,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以报主公知遇之恩。”拜相台高九尺,共有三层。第一层台中站着二十五人,各穿黄衣,手持黄旗;东边立二十五人,各穿青衣,手持青旗;西边立二十五人,各穿白衣,手持白旗;南边立二十五人,各穿红衣,手持红旗;北边立二十五人,各穿皂衣,手持皂旗。第二层上站着一圈武士,身穿红衣,每人手持红旗。第三层上站立着三十六员武将,各执剑、戟、戈、抓、锤等兵器。台两边的仪仗队,雁翅排列。台子四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拜相金台下,民众在富有节奏的鼓乐通鸣中,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民俗舞蹈,齐国民众以富有独特地方魅力和文化魅力的舞蹈形式,欢庆齐国相国的新诞生,欢庆齐国百废待兴的大业有了一个崭新的良好的起点。当天晚上,桓公在他的寝宫设宴与管仲在一起饮酒交谈。在谈到用人问题时,管仲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管仲进一步说:“不识贤能之人,有害霸业;认识贤能之人而不用,有害霸业;对贤能之人用而不重用,不能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对建立霸业有害;对贤能之人重用而不信任,爱听小人摇唇鼓舌,拨弄是非,有害霸业。”桓公问:“如果寡人完全按相国之言去做,霸业可成吗?”管仲自信地点点头:“中原霸主地位非主公莫属!”第二天桓公上朝。当朝向文武大臣任命五杰,并任命太傅鲍叔牙为齐国亚相。国内一应事体,太傅有权处置,望众臣归顺,携力振兴大齐!”从此,齐国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齐桓公支持管仲对内大胆进行改革,对外高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实施管仲的称霸不用兵车战略。其后,齐国九合诸侯,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联合中原诸侯进攻蔡楚,和楚国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还安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与会者有魯、宋、郑、卫、许、曹等,周天子也派人前往。总计齐桓公在位43年,纠合诸侯凡26次,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遂使地瀕东海的齐国成为泱泱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