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0 点击次数:123 文章作者:
——盲目崇拜金钱、主张金钱至上、金钱可主宰一切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拜金主义经常引起许多批评,尤其经常被许多保守派的人士给抨击成造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象征之一。批评者认为,拜金主义者太过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以致于拜金主义者变得唯利是图、对许多事物经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内涵、精神层面也极为空虚;然而也有人认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本性,而拜金主义不过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风气下,人类此种本性的一种反映而已。王锺麒《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近世翻译欧美之书甚行,然著书与市稿者,太抵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鲁迅《而已集〈尘影〉题辞》:“在拾煤渣的老妇人的魂灵中看见拜金主义这是针对胡适‘提倡拜金主义’的文章而说的。”拜金主义的表现:拜金主义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在经济领域,有的人割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而牺牲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利益,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市场准则,甚至不惜以戕害他人生命为代价,如金融、证券领域的欺骗诈取、黑箱操作;食品、医药、房地产、建材等领域的假冒伪劣……。在政治领域,少数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钱财的手段,从而出现不少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跑官卖官等腐败现象。比如,有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把小团体、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甚至中饱私囊;有的贪图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人民财富,甚至腐化堕落……这些行为又直接助长了拜金主义的泛滥。在文化领域,一些文化活动被简单地商品化;一些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付诸阙如;一些媒体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一味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甚至纵容错误的东西招摇过市;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只是为了评职称、捞资本、争名利,有的甚至依傍某种资本,为捞取金钱而甘心为其摇唇鼓舌……拜金主义产生的根源:拜金主义的蔓延,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历史根源。拜金主义的产生,与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鄙视利益、耻于金钱的。在义与利的取舍上,总是以义为先,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如春秋时期的杨朱,就公开宣扬“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这些思想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信奉。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拜金主义在封建社会就已经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盛行的观念却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恰如一对孪生姐妹,或者说,拜金主义是附着在资本主义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资本主义之所以会盛行拜金主义,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本性(实际也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值;就在于金钱作为财富的化身,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左右一切。应当说,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拜金主义的危害,并展开了对它的批判,但是拜金主义并没有被清除,也不可能被清除。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这些腐朽思想也传了进来。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经济”,靠消费引导生产,依赖消费拉动经济。结果是: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这就有可能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从经济领域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都要讲等价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看作金钱利益关系。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先权衡利弊再救人;看到歹徒抢劫,先谈好价钱再去抓歹徒,等等。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符号化也有一定关系。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表面上是对金钱的崇拜,但这种崇拜的背后实际上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作祟。一个贪图享乐、极端自私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表现为拜金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拜金主义危害严重。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执政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执政党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消除拜金主义的途径:1.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拜金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消除拜金主义,首先必须消除执政党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先进道德的实践者,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引领者。消除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观念,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从制度上铲除拜金主义产生的土壤。3.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要消除它,就要在全社会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要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宣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社会空气和生活环境。古今中外贤人对金钱的非短流长早有论述。晋人成公绥有《钱神论》,其中写道:“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塗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已。执我之手,托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论能否。宾客辅凑,门常如市,谚言‘钱无耳,何可誾使’,岂虚也哉!”西晋·鲁褒的《钱神论》是1700多年前的嘲世之文,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卷一一三有所辑录。其中有些文句,已经脍炙人口。例如:“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強。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淡,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以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嬴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凑,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祿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在严可均校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先唐文》卷一也题为《钱神论》。其内容为:“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適妇。天性刚坚,须火终始。体圆应乾,孔方效地。”被誉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一生给世人留下了37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154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他的戏剧作品《雅典的泰门》,写雅典的贵族泰门慷慨好客,乐善好施,挥金如土,家中日日宾客如云。虽然他帮助许多人摆脱困境,但他分不清谄媚者与朋友,大部分钱还是花在恶棍与寄生虫身上。一朝他黄金散尽,债主盈门,派人向元老、贵族以及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之人请求援助时,那些曾百般躬迎的小人却如躲避瘟疫一样唯恐不及,弄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泰门悲愤地离开了人群,独自隐居在城外的洞穴里,一天,他正挖树根充饥,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金子,饱经世态炎凉,看透人间虚伪的泰门不由愤怒地诅咒道:(《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节选原文:“咦,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嘿!你们这些天神们啊,为什么要给我这东西呢?嘿,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司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把壮士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现实社会中,对金钱痴迷,为金钱不顾一切。事事为了钱,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不择手段地得到尽可能多的钱,把金钱视作万能物的大有人在。当然,理智对待金钱的人也不鲜见。他们认为: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金钱能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能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化;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金钱能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