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七十二小时救援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这是救援(学)界的共识,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伤亡惨重,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得主王昂生教授于2008年5月15日早上称,灾后72小时过后,只能等待奇迹了。“72小时过后,并不是不能存活。”王昂生说,从唐山大地震等经验来看,灾后10余天也有存活的例子,但那是特例。
WHO西太平洋地区紧急灾难专家裴西根说:“有些人可能会在被建物压迫后生还,但要是不马上给予特别照护或流体食物,他们会立刻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指出,72小时后,救出来的要么是尸体,要么就是奇迹。有时候奇迹确实会发生,1980年意大利发生大地震,一名男孩被压在瓦砾13天后获救。
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期间,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在第一天(即24小时内),被救出的人员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存活率在50%-60%;第三天,存活率在20%-30%。但是也会挖出尸体。以后的话那么以百分之5到10的生还几率。
专家认为,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地震救援队: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北京安定医院已经组建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他们都经过了严格而科学的训练,可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专家提醒震区群众: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在黄金72小时内,把生命通道留给专业救援队伍与有经验的赈灾组织,这应当成为抗震救灾的一个共识。简单讲,就是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参与不要盲动。
芦山地震发生以后,全社会目光都集中到了灾区,从“国家队”到“地方队”,从民间组织到热心公民,都紧急集结了起来,投入抗震救灾的紧张运作之中。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论是政府反应速度,还是民间赈灾能力,比以往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全民抗灾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但应看到,打通生命通道,是紧急救援、救治伤者的前提。在灾区有的道路中断、仍在抢修情况下,保持可通行道路的畅通,事关抗震救灾效率乃至成败。只有让专业救援人员和急需物资及时送进去,让伤员及时运出来,才能减少伤亡数字,避免地震造成更多伤害。
72小时过后,并不是不能存活。从唐山大地震等经验来看,灾后10余天也有存活的例子,但那是特例。
在学术文献中,几乎不存在客观定义人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下存活时间的正式数据,所谓“黄金72小时”并不是严格的“死亡时限”。确定被困者的存活时间,实际上是方便政府决定是否将有限资源继续用于搜救,以及何时把救灾政策从寻人抢救转化成灾后重建模式。灾难后,“重建阶段”的含义就是“我们将开始使用重型机械清理废墟,而不再考虑废墟里是否还有人有生还的可能。”
研究表明,因建筑物坍塌而被困的受害者,少数可以存活5-6天。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可以存活长达两周。所以在世贸大厦坍塌14天后,纽约市才宣布失踪者死亡。对地震幸存者的搜救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但长时间被困后获救的案例也并非不可能。很多坍塌的建筑中会保留蜂窝结构的空穴,使人得以幸存。
汶川地震中,一名60岁老人在被困11天后终于获救;1985年墨西哥8.1级地震,许多被埋超过一周的人都存活了下来,甚至包括58名婴儿;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许多幸存者在9天之后才得救的;1992年菲律宾7.7级地震中,一个踝关节脱臼并严重脱水的男子等待13天后终于迎来救援;而2005年巴基斯坦7.6级地震中,一名青年在废墟中被活埋27天,不吃不喝,奇迹生还。
在1985-2004年中,共18起大型地震在2天之后还有成功救援的案例,这些幸存者在被救前平均存活时间为6.8天。
72小时过后并不意味生命的死限,生命面前应不计成本。地震已过3天,我们更应尽最大努力去寻找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