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铜贝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0 点击次数:112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商周货币。包金贝是在各种材料制作的器物表面,包裹一层极薄的金箔。包金铜贝是在铜胎上包以金箔的贝形货币。包金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公元前11世纪即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有金贝、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中国的包金技术最晚在西周时期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古代文献中有关包金技术的记述不很多,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作了具体介绍,这对我们了解古代的包金技术帮助很大。书中谈到:“凡包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即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推打成(打金椎,短柄,重约八斤)……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凡纸内打成箔后,先用硝熟猫皮绷急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皮上,取出乌金纸内箔,复于其上,钝刀界画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湿而挑起,夹于小纸之中。以之华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贴字者多用植树桨)。”这里介绍首先要将黄金锤锻成薄片;然后包入一种专用的乌金纸内再锤打成极薄的金箔,其厚度相当于0.14微米,基本属于超薄型材料。根据需要用刀将金箔画成小块,然后以熟漆将金箔粘贴包裹于器物表面,即得包金制品。虽然这里说的是明代包金技术,早期的包金技术应较明代的原始,但将黄金锤打成金箔,再用某种具有粘合能力的物质将金箔粘合于器物表面,应是各个时期包金加工必不可少的工序。包金铜贝的制作,应首先用钱范铸成铜质贝形,经一定的修磨之后,用粘接物质将已锤打好的金箔粘贴在铜质贝形表面,即制成包金铜贝。见“包金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