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刻填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3 点击次数:54 文章作者:
——黄金装饰工艺之一种。所谓填金装饰,就是在艺术品坯体上,用阴刻线条的方法刻出装饰纹样,然后在纹样线条的曲槽中填描金水。刀刻填金工艺多用在木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墨体等载体上。针划填金法是刀记得填金法的另一种形式,西汉时期就已出现。清乾隆“白玉阴刻填金二龙争珠图”御制诗册十页和清乾隆御制暗刻填金青玉“十六罗汉赞”玉册就是刀刻填金工艺在玉器上的应用。在墨体上也有采用刀刻填金工艺的。该墨造型仿金属压胜钱形状。主体为长方形,上卧圆雕盘龙。正、背两面皆起边框。正面压印阳起的龙、虎、螭、龟,托起一趺坐的仙人,仙人两侧各立一持花童子。背面布满乳钉纹,并仿铜钱锈蚀剥落之状貌。左侧署阴文填金楷书“嘉庆七年程丽仲造”款,右侧面为阴文填金楷书“压胜钱”之墨名。2005年12月,河南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征集到一方奇特的唐代填金墓志,石质墓志上阴刻的700多字凹下去的部分均以金粉填充。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赵跟喜介绍,中国近代以来出土的将相大臣、富商巨贾、文人雅士墓志不下万方,但这种填金墓志尚属首次发现。墓志是古人放在墓中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其上刻的文字通常称为墓志铭。这方唐代墓志出土于洛阳北邙山清风原,墓志75厘米见方,正面阴刻有764字志文,多为楷书。和一般墓志迥然不同的是,阴刻凹下去的每个笔划都填充了金粉,而且金粉和石质碑体粘结牢固。在这方墓志的四周,还刻有十二生肖边饰图案。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叫李景献,陇西(今甘肃)人,其家族世代为官。其祖父曾做过宁州长史,父亲做过涪州司法参军。李景献做过吴兴郡参卿、成安公主府骑掾等职,最后官至景城郡(今河北中部)录事参军。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七月,卒于洛阳,享年66岁。李景献官职不高,仅相当于当时的七品官,却用罕见的填金墓志,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墓葬的奢华追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漆器中,有许多题字落款都是采用刀刻填金工艺的。如:明万历“剔彩双龙纹委角长方盒”足内“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横行楷书八字款、明万历“填彩漆双龙纹长方形委角盒”底的上边“大明万历癸丑年制”横行楷书八字款、明宣德“剔彩林檎双鹂图捧盒”“大明宣德年制”横行六字款、明嘉靖年间的“剔彩云鹤寿字纹圆盒”外底正中“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明嘉靖“剔彩龙舟图荷叶式盘”“大明嘉靖年制”双竖行楷书六字款、明嘉靖“剔彩货郎图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竖行楷书款、明嘉靖“剔彩龙凤纹大圆盒”底正中“大明嘉靖年制”楷书竖行款、明嘉靖“剔彩龙凤纹碗”底正中“大明嘉靖年制”竖行六楷书字款、明嘉靖“彩漆戗金银锭式盒”外底中央“大明嘉靖年制”横行楷书六字款、清乾隆御用玉扳指”七枚套盒装盒底外正中“乾隆年制”楷书款、清乾隆“剔彩福禄寿三桃纹圆盘”足内正中“大明嘉靖年制”竖行楷书款、清乾隆“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底正中“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等。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18000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珍贵文物325件。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成交价为竟达5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