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金杯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5 点击次数:51 文章作者:
——金质酒具。最早见于隋代,多见于元明以来。1.隋代金质酒器。杯重49.4克。大口,口沿外翻,上有凸弦纹一周,系用一圆环焊上,其下为高足、中空,作喇叭状,足柄及底缘亦各焊有凸弦纹一周,足柄上端先粘焊一圆片,然后再焊合于杯身。元錾花高足金杯。为蒙古汗国贵族用品。金杯高12.5厘米,口径10.8厘米,花纹富丽,器形美观。蒙元时期蒙古族贵妇秘葬墓随葬品。200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专家组经过对内蒙古一处被盗的蒙元时期蒙古族贵妇秘葬墓调查后认为,墓主人极可能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公主或王妃。五年前,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蒙古族女贵族秘葬墓因风蚀露出地表。但不久墓内大量随葬品被盗,整个墓葬遭到破坏。2005年,内蒙古文物局组织专家对追缴回来的30多件(套)文物进行了调查鉴定,其中有15件为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高足金杯”就是其中一件。莲瓣式高足金杯、菊瓣式高足金杯。明天启六年、崇祯十三年(1626-1640)。是当时金质器皿的代表之作。两杯各高10厘米,重84.5克。1990年浙江省龙游县石佛村出土,浙江省龙游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金质,高足,杯身形如花瓣,口沿和足上均分别錾刻花蕊纹一周。莲瓣式和菊瓣式各出土两件。莲瓣式杯足底镌阴文:“天启六年季春月,余荣四六置,吉旦”。内底镌阴文楷书:“元”、“亨”。菊瓣式杯足底镌阴文:“崇祯十三年仲春月,余荣四六置,吉旦”。内底镌阴文楷书“行”、“文”。明晚期有具体年代款识的作品不多见,此金杯出土为文物断代提供了实物例证。5.元代高足金杯。(1)“莲生贵子纹高足金杯”。现藏无锡市博物馆。1960年无锡雪浪共歌里元代钱裕墓出土,高8.5,口径8.5,高圈足,侈口深腹,唇里沿口及圈足下部錾一圈卷草纹,杯心錾“莲生贵子”图案,唇外沿边有“邓万四郎口十分赤金”铭文。童子神志活泼,细部刻画一丝不苟。整个器形显得端庄高雅,富丽华贵。(2)元代黄金酒具。高10.3厘米,口径9.8厘米。出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元墓。6.明代金器。高10厘米。一套两件。两件金杯形制大致相同,均为敞口,直腹至下部内收,高足形似倒置的喇叭,口沿和高足上分别錾刻花蕊纹。两杯亦有区别,莲瓣式状若莲花,口沿及高足底边均为花式;菊瓣式形如菊花,口沿及底边为平滑的圆形。莲瓣式底刻“天启六年季春月,余荣四六置,吉旦”,内底镌刻“元”、“亨”二字阴文楷书;菊瓣式底镌“崇祯十三年季春月,余荣四六置,吉旦”,内底有“行”、“文”两字。从铭文来看,两件金杯的制作年代应在晚明,是当时金质器皿的代表之作。金杯以花卉作为造型的模仿对象,但较前述元代银槎杯、银盏、托更为抽象,造型也略显拘谨,反映了元明两代金银工艺的风格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