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金塔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5 点击次数:45 文章作者:
——金质佛教供器。存世不多。据肖绰皇后《古代供奉金塔在民间》(古征,2007-05-12发表)说:“资料表明我国历史上现存只有四个金塔:一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塔,单檐四门宝珠顶,置于八重宝函内,唐懿宗(公元860—874年在位)供养一枚佛骨于函内;二是1989年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辽代金塔,为方檐四角攒尖顶,高11厘米,重269克;三是1961年阜新县塔营子辽塔地宫出土的辽代金塔,圆高25厘米,用金片分段套合而成;四是清乾隆帝为存放生母的落发而精制的金塔,高147厘米,现藏故宫珍宝馆。”除此之外,该文专门说到该塔据说是我国最早、约有2000多年历史一个金塔。称“A先生祖传的这个金塔年代比上述四品皆早,是唯一遗存下来的楼阁式供奉塔,弥补了历史的空白,找回佛教先期的一页历史,体现了中国人早期造塔以及循序登天入佛国的思维艺术,其历史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佛教是亚洲民众主要的信仰,故金塔属世界性文化遗产。”并称:A先生家祖传一个金塔,但历代先祖都不知道是金塔,因它满身锈迹斑斑,看不清材质,都当成铜塔作镇宅用。对这个塔的来历A先生分析,他祖、父辈都是做铜铁五金生意的,要收购旧铜做新器,金塔可能来至和尚或农民之手,只不过他们当铜塔卖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他父亲响应政府号召,把家中的铜器都捐出做炮弹,唯留下这个塔谓他“塔是祖传,能镇邪,今后无论你去何处把它带上。”受父之命,上世纪中期,他把塔带到北方,九十年代初才设于案上,两年前他偶然发现塔底露出一线金光,很惊异立即进行“解剖”。他日复一日、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剥开锈层,一座精光湛亮,如披铠甲的金塔闪在眼前。原来金塔外表贴满青铜鎏金片(锈层是假锈但很结实,刀片刻也费力),只有贴片鎏金层脱落处的贴骨绣才是生的真锈。这可能是当时因某种原因采取的防卫措施,瞒天过海、锈破惊心,伪锈掩饰金塔走过近两千年的漫长路程,终于被他发现。震撼人心,他夜不能寐,查资料找依据力图破金塔之迷。说也奇怪,当他剥开锈层时眼两侧闪现两条兰光,在白天暗处也能清楚见到,一个多月后消失,A先生很诧异。塔为方形平面,轮角成角锥形,六层中空,每层四门,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型,形体秀长,比例适中,收分恰到好处。两级塔座底长宽各8厘米,塔身底长宽各5.8厘米,塔顶各2.5厘米,总高28厘米,重1000克,金重近600克,成色似18K金。塔身是用4块厚0.8毫米梯形金板拼合而成,底座、檐、顶用锡作的套架框住塔身。塔外皮贴1毫米厚青铜鎏金片260余片,大小颜色不一,还有数片含金量低的金片,并有19个圆形和半圆形孔眼。当发现9个孔眼时,A先生绘了张塔面展开图,用线连接孔眼竟然是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星位图。后来又相继发现10个孔眼,他再绘一张展开图(见图),原来的星座则乱了。这些孔眼是标志佛位还是星位,还需专家来研究。塔座用薄金片包锡套架,金片已老化,外表涂黑,很牢固,擦洗不掉。塔顶宝珠用某种矿物资质作成,质软色暗红造形似佛。塔制作不精细,但有古拙朴实的风韵,说明它是民间寺庙中的供奉塔。佛教起源于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中国建筑史》书中说“塔在印度是佛寺中的主要膜拜对象”,又说“塔原是佛教徒膜拜的对象”。言中之意是说塔跟佛像一样是被佛教徒供奉用的,这是供奉塔的定义,有别后来的舍利塔、经塔、墓塔等。供奉塔是什么形式,没有资料可引证,不过可以从早期佛塑像供奉方式可找到依据,早期敬佛是在佛身上贴金箔,后来才发展成鎏金。金箔就是塔身上那些鎏金片和金片,供塔与供佛同出一理,这便是供奉塔的形式。A先生的金塔就是供奉塔,是地面楼阁式供奉塔的缩影。说明当初有260多个信徒贴金供奉,贴片大小颜色不一说明信徒们的财力和敬奉时间有别。塔在印度是寺庙中主要供物,传入中国的先期也必然是这样。中国第一寺院是创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的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清一统志》说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当然也包括塔经在内。宋·叶萝得《石林燕语》述“汉以来人称官皆名曰寺,鸿胪其一也,本以待四裔宾客,明帝时,摄摩腾竺兰自西域以白马负经舍于鸿胪寺。既死、尸不坏,因留寺中,后遂以为浮屠之居,僧居称寺本此。”浮屠即塔的早期名,中国第一寺已开始建塔,供奉塔应始于此。我国的塔早期受印度和健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有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塔等多种类型。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木构架建造的,它出现最早,数量最多,是塔中主流,南北朝和唐宋是盛期。最早记载楼阁式塔的文献是《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刘繇传,东汉献帝四年(公元193年)笮融在徐州建造浮屠祠,“下为重楼、上累金盘,又堂阁周四,可容三千人许。”说明那时已能建规模宏大的楼阁塔群建筑,在此前必有个发展期,可惜一座也没有留下来,目前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是大同云岗石窟中五重石塔柱,它是北魏时模拟楼阁式塔的石刻品,已经中国化了。楼阁式塔南方有的地区叫刺窟,它的角锥状如天梯指向蓝天白云,中国人的思维理念认为事物是循序发展的,人的修行功德也是由一级到另一级高度,因此才构思出多层刺向穹窟如天梯的塔形,登上七级浮图便进入佛国的极乐世界。塔的平面在唐前是方形的,五代起六八角形增多,塔层应该是奇数,金塔则是偶数六层不符合规制。我想这绝不是误作,而是塔的层数在没有形成奇数理念规制前制作的,应该早于云岗石窟中北魏的五重塔。综合上述论证,对照金塔的功能、塔形、平面、级数、宝顶等特征,初步断金塔可能是东汉时的产物,最迟不晚于南北朝。A先生说金塔来到他家是福分,但它是远古先民们的遗产,应该公诸于世,让当初献金的二百余名信徒的今世子孙们来共享供奉。A先生还说一定把塔读懂,为此我曾请教中国佛教研究所杨中文所长,他说他是做文字研究工作的,没见过此类塔,建议找考古机构专家来解决,但又觉得麻烦事多。A先生也觉得要读懂这个塔需要多专业汇鉴,只有公布于众才能集海内外佛学、天文、建筑、考古、收藏等学者的学识来破释。笔者受A先生委托捉笔试读是抛砖引玉,读不懂难免有错,诚恳恭候专家们惠教。塔金板上有绿锈,但没有腐蚀现象,金质色青黄似18K金色泽,泛精光,质软,用针尖轻易划成痕。藏主用酸咬作对比实验,在战国青铜鎏金器上点酸水,铜腐蚀成坑,其鎏金层变成金粒;在黄铜上点酸水,铜也腐蚀成坑状,并有一层白粉;在塔金板上点酸水,只有一层白粉状物,说明金中含杂质,但没有腐蚀成坑;以上对比实验证明是金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