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4字词

古墓掘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5      点击次数:41      文章作者:
——即盗墓发财。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据华博《中国盗墓》一书的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被破坏的遗存。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日益盛行。唐人所谓“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唐代宗时,郭子仪父亲的墓葬被盗掘,有人疑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说到此事时,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也多有破坏陵墓的行为。据史书记载,自唐末至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之外,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宋、元、明、清时代的冢墓发掘和冢墓破坏事件史不绝于书。作为政府行为的掘墓事件,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冢墓的大规模破坏。刘豫曾经专设主管盗掘陵墓的官员“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元代蒙古贵族信用的僧侣,也有发掘南宋陵墓的行为。明万历年间,宦官陈奉处理民间盗发李林甫妻杨氏墓一案,为“得黄金巨万”所诱使,竟然“悉发境内诸墓”,武昌市民反对其恶行,掀起激烈的抗议风潮,几乎形成暴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盗墓高峰。第一次是在西汉,当时官方允许民间私人铸钱,而春秋战国和秦代的墓葬中陪葬品最多的也是铜器和兵器,这成为铸币者盗墓的直接动力。第二次是在清代,是历史和文物研究者为了考据历史的研究性盗墓,这一次盗墓高峰对古墓的破坏性不大,也的确给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后来时间持续最长的盗墓高峰出现在现代,文物走私的暴利成为更纯粹的诱因。古往今来,最为普遍的盗墓动机,可能就是为了劫取墓主的随葬物品。古人宗族观念极强,对已故家长的葬礼极为重视,所谓“事死如事生”,“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厚葬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于秦汉时期达到全盛。比如汉代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坟墓。因此说,陵墓中的大量财物,是让盗墓分子蠢蠢欲动的最直接的原因。晋人皇甫谧曾经“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日《笃终》”,其中阐述薄葬的主张:“夫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而大为棺椁,备赠存物,无异于埋金路隅而书表于上也。虽甚愚之人,必将笑之。”皇甫谧还特别说道:丰财厚葬以启奸心,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焚如之刑,不痛于事?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盗墓者对墓葬的无情破坏和对死者的极端伤辱,大体都是出于财宝之“欲”。所谓“丰财厚葬以启奸心”的说法,虽然颠倒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却大略说明了“自古及今”“无不发之墓”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丰财”的欲求。至于“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诸语,则极其具体生动地指出了盗墓使死者一如遭受“焚如之刑”;但同时又从侧面说明了盗墓者所做种种伤害墓主亲族情感的事情无非只有一个目的,求财。盗墓者对于平民墓葬的盗掘,动机也无非是求财,当然,这里的财物和那些君王相将、王侯公子是无可比拟的。可是,至少还可以得其简单的随葬品。《论衡·死伪》说:“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万数。”所说就是这样的情形。盗墓者甚至只是为了掠取死者的衣物,就掘其坟墓,可谓丧心病狂。《晋书》曾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的统治者石勒、石虎盗掘前代陵墓的情形:“(石)勒及(石)季龙并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对于墓中随葬“宝货”的追求,被看作石勒、石虎们盗发古墓的动机,尽管史臣对于他们已经占有北部中国“十州之地”,而“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感到不可理解,但是这便更充分说明了盗墓者贪得无厌的心理。盗墓除了求取珍贵陪葬品外,第二个原因就是借取墓葬营造材料以为当时建筑用。发掘政敌及政敌家族的冢墓作为掘墓的第三个原因。发掘前代墓葬之后,直接占用原有墓圹是掘墓的第四个原因。对随葬品的特殊追求(如),是盗墓的第五个原因。盗墓者的病态嗜好是盗墓的第六个原因。墓主的防盗手段也逐渐在提高。总结历代陵墓防盗措施,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人文手段主要包括道德宣传、立法禁止和守陵护墓。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坚固陵墓、防盗机关、诅咒恐吓、秘密埋葬、疑冢假坟、厚养薄葬、不留骨灰、哭穷求饶等。坚固陵墓又包括:加固封土,加固墓室,加固棺椁,依山建陵。防盗机关包括:流沙护墓,暗器翻板,毒气缺氧。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操作工具。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专用探测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的墓葬为对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头沾上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的洛阳铲如今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现代更加激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至今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有的挖土,有的望风,有的负责现代化设备的运用,有的则专门负责销赃。有些团伙甚至在传统的经验技巧上加入了很多高科技成分,比如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等,大大缩短了以前靠经验找墓、断代等前期的工作时间,这些团伙的盗墓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更大,几乎是灾难性的。因此说盗墓是对人类文化遗存最野蛮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