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4字词

古蜀金沙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05      点击次数:37      文章作者:
——即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于2001年2月在基建施工中发现。目前已出土各类珍贵文物6000多件。断代表明,该遗址是商周时期大型古蜀文化中心遗址,也就是距今大约三千多年前,极有可能是古蜀国的都邑。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新世纪我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其重要性完全可与三星堆并驾齐驱。出土文物“太阳神鸟”2005年8月16日被中国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由于金沙遗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切实加强对金沙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成都市在遗址发掘现场修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分遗址发掘展示大棚和文物展示馆两个部分,博物馆2006年年底对公众开放。整个金沙遗址的总体布局以祭祀区为中心,呈块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蜀国都城,由祭祀区、宫殿区、墓地、族邑聚落遗址等众多遗迹组成。金沙遗址的文物在时间上、形制上和文化符号等方面与三星堆文化相近,金沙出土的金冠带上的鸟、鱼、箭和人头的组合图案与广汉三星堆一号坑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几乎完全相同。金沙遗址出土的陶器非常多,其中小平底罐、高柄豆、瓶等反映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化的承袭关系,而金沙的陶文化如尖底盏、尖底杯、高领罐、圈足罐、圈足杯等则是金沙遗址的典型器物。金沙遗址总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地势平坦、河流众多的冲积平原,一条叫磨底河的小河由西向东流过,把遗址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最初发现象牙和玉器残片的区域就在磨底河南岸的金沙村,在这个区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发现了一些房屋、陶窑、灰坑和墓葬遗址,被判定是生活区和小型墓葬区。而位于磨底河北岸的黄忠村遗址,很有可能属于宫殿区。金沙发现的甲骨中有一块长达59厘米的龟甲,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龟卜甲。这不仅表明当时祭祀者有着极高的地位,很有可能是国王,而且也有力地说明,遗址中心区是一个庞大的祭祀区。今天的人们仍然习惯地把四川简称为蜀,人们确信古代蜀国的存在,但对于它的历史却不能完全认定。长久以来,考古学界以为当中原的人们过着富足和文明的生活时,这里仍旧一片荒凉,生活在这里的人类还处在蒙昧的状态。金沙的发现能为我们更准确和生动地描述三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金沙出土的象牙数量惊人,这样奢侈地使用象牙,在古代中国是绝无仅有的。金沙出土的这些象牙尺寸都很大,明显大于中国境内乃至亚洲境内现存象牙的尺寸。根据考古发现所积累的信息,人们似乎可以想像出三千多年前四川盆地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其中一些凶猛的动物,例如老虎和大象。大型动物是原始人类敬畏的对象,杀死一头大象一定是众人合作的结果,捕获大象的日子也许就是一个节日,人们将象牙献给国王,当作祭祀品或者装饰品。在这件出自金沙遗址的玉器上,刻着两个小人,他们手里面抱着的就是象牙。不过,打猎已经不是这个原始民族主要的生存方式了,考古发现表明,金沙先民懂得如何生产粮食,他们处于先进的农耕文明状态。2002年在金沙遗址发现的这件物品,让很多人吃惊。它的形状很像现代的铲子,用一块整木制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农耕用具,叫耜,是用来翻土的,适用于稻作农业。相对安定的农耕生活使人们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从事手工业劳动,大量的陶器出现了,这个最大的陶罐高度超过1米,可能是目前国内出土的体型最大的古代陶器。而在这些陶器中,很大一部分可以判定为酒具或酒器。酿酒活动的前提是有多余的粮食。因此,专家认为,3000年前的金沙人,应该生活在一种食物充足的状态下。不过,有些陶器的奇怪造型连考古学家都难以猜测它的真实用途。这种尖底陶器头重脚轻,不可能安稳地放在某个地方,当时有可能是放在某种器座上的,但是在金沙并没有发现专门的器座。人们联想到,这种尖底器曾经流行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那么,这里的居民会不会是一个来自东部三峡地区的巴人部落呢?金沙遗址出土5000多件玉器,其中有10件玉琮,过去在整个四川地区都没有发现过,颜色非常漂亮,其中有的和良渚玉琮如出一辙,甚至连加工工艺都十分相似。很有可能就是来源于良渚地区。但是,金沙遗址的历史年代比良渚文化晚1000多年。它们是怎么从长江下游来到长江上游的?良渚文化是指距今5000年左右浙江、江苏环太湖一带的水稻文明,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玉器,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而良渚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最精美的玉器是玉琮,琮体有圆筒柱状和内圆外方形柱状两种,中间是一个孔,琮体分为多节。每件琮上都雕有神人兽面像。《周礼》记载的六种祭祀的玉器中,金沙就发现了五种。金沙玉器绝大多数都是用于祭祀的宗教活动用品,或者是特殊礼仪中王权的象征,看来当年金沙人对玉相当崇尚和尊重。而崇玉是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一大特点,这说明金沙文化和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金沙遗址出土了不少金器,例如这个只有3.74厘米高的神秘的面具,这些蛙形的金箔,以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喇叭形器。这些金器所表达的历史信息和玉器完全不同,因为金器的用途和制作技艺都显现出和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北方,虽说我们发现比较多的,不过是一些小的耳环、碧串这样一些东西,这些都是戴在人身上的装饰品,而金沙村却是装点在神和人脸上,或者是作为人附属的饰件,这个就和北方完全不一样。金沙的金器在中国其他地区找不到同类,却在四川发现了极其相似的类型。金沙出土了一个直径12.5厘米,厚度0.02厘米的金箔,当时在现场它已经被揉成一团。当专家小心翼翼地展平后,发现它居然没有遭受丝毫损坏,它的图案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圆形的金箔中央是一个镂空的旋转图形,周围有4个鸟形动物,专家认定,它们是一种神鸟,象征太阳。在三星堆众多精美的文物中,也随处可见太阳崇拜的痕迹,这个像汽车方向盘一样的器物被专家认定是太阳的造型。巨大的青铜树上栖息着神鸟,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传说,太阳从东边的扶桑上升起,然后又落在西方的弱木上。金沙还出土了一条金带。类似的金器在三星堆也有出土,这条今天被称为金杖的金器,是三星堆最珍贵的文物之一。金沙出土的金带和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面的部分纹饰居然一模一样,都是由人、鸟、鱼和箭组成的图案。民间传说得到了部分印证。大量的鱼和鸟的形象说明古国的人们很有可能经历过鱼鸟图腾的阶段。显然,两个古文明的人们有着类似的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念。但是,两件金器之间也有一个让人奇怪的区别,金沙的金带上只有三星堆金杖的一半图案,这说明了什么呢?20世纪80年代,在距金沙村6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里出土了1700多件风格特异的文物。人们惊异地发现,曾有一支神秘的种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三星堆挖掘出的青铜雕像和面具是中国考古界独一无二的文物。中国中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形象稳重庄严,很少有雕像和面具。三星堆的青铜器造型更接近西亚文化,有人因此怀疑三星堆文明是从西部迁徙来的。但考古学家否定了这种猜测,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古文明。可是,考古证据显示,三星堆文明在突然之间就消失了。它似乎没有来源,也没有去向,让人感到无比的神秘和不可思议。有人说,是外族的入侵毁灭了三星堆,也有人认为是肆虐的洪水逼迫三星堆居民举国外迁,但所有说法都没有证据。多少年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三星堆的去向。直到二十年后,金沙遗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金沙遗址一发现,专家们就意识到,它和三星堆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金沙遗址的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晚大约500年左右,时间顺序上这种衔接显得顺理成章。一个19.6厘米高的青铜小立人是金沙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而当年在三星堆出土过一个高达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虽然高矮差别悬殊,但它们的造型极其相似,同样的长衣,同样的姿态,空空的手中似乎握着什么东西。仅仅这两个青铜立人,就足以说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之间的深厚渊源。人们因此充满期待,在金沙也能发掘出类似三星堆文明的其他青铜器物。但是,直到今天,金沙遗址还没有发现完整的青铜人头、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难道青铜立人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吗?考古学家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金沙遗址发现了一些青铜神鸟,它们和三星堆神树上的挂件极为相似。这个青铜小立人的下部,很明显可以看出,它是插在某个大件物品上的。一些青铜器的残片经过拼接复原后,整体尺寸至少超过30厘米。专家们据此断定,金沙目前发现的青铜器,肯定不是全部。金沙还出土了一些石质人像,这种石质人像在三星堆也曾经出土过,造型基本相同,他们跪在地上,双手被反绑在身后,表情痛苦。所有石人,都梳着一模一样的发型,脑袋顶部的头发像一本打开的书,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根辫子。他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可能是奴隶、罪犯或者战俘。问题在于,为什么要给这些卑微的人物塑像呢?奇怪的是,揭示金沙与三星堆神秘关联的各种文物,几乎全部集中在4个主要发掘区中的一个,也就是位于金沙村的祭祀区。当年,三星堆的祭祀坑也让人们迷惑不解。大量的象牙、青铜器堆积在一起,似乎是某种特别的仪式。而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都有被灼烧过的痕迹,有些则被人为地破坏过。金沙遗址中的青铜器也一样,很多已经碎裂成残片,难道这是从三星堆继承来的特殊仪式吗?如果金沙真的是三星堆文明的继续,那么,为什么三星堆的人要离开故土,来到金沙呢?在四川民间,从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一些传说,据说古蜀国曾经出过几位国王,有擅长养蚕的蚕从,化作杜鹃鸟的杜宇,还有一位会治理洪水的鱼凫。曾有人猜测,这几位国王代表了古蜀人的几个图腾阶段。但是这些猜测一直没有找到考古学依据。直到人们细心地观察三星堆和金沙的文物,它们似乎透露出了很多历史的秘密。两个极其相似的青铜立人其实也有些不同。三星堆的大铜立人的发髻是别起来的,而金沙的小铜人梳着辫子。对三星堆的研究显示,凡是头发扎成发髻的,都是身份较高的祭司。人们推测,梳辫子的可能代表着世俗权力的掌控者。这个不起眼的差别,暗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信息。专家分析,三星堆这个王国的覆灭,很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带辫子的和扎发髻的宗教的世俗的他们在权利分配上,发生了问题,最后发生了内部的争斗,争斗就形成了三星堆王国的分裂,其中获得权利最大一部分人,可能就是金沙村这个遗址的主人,他们从带发髻那个人里面得到了宗教权利,并且在三星堆遗址的南面一点,建了新的城市。”金带图案的问题也因此得到了一种解释,由于来到金沙的人只是三星堆居民中的一个种族,所以他们只用了图案的一半。不论这种猜想是否准确,金沙遗址的出土终于解开了一个巨大的疑惑。三星堆文明并没有突然毁灭,至少它的一部分人民转移到了金沙一带,延续着从前的习惯和记忆。这些神秘的先民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智慧和勇气,在刀耕火种的文明初创时代,冲破地理条件的限制,积极地和中原文化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一种生气蓬勃的开放的文明在温暖湿润的成都平原上孕育生长,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璀璨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