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錸(lái)的简体字。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Re。在元素周期表中属6周期VIIB族。元素英文名称Rhenium。熔点3180℃,高熔点金属之一,用来制造电灯丝、人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原子反应堆的防护板等,化学上用做催化剂。元素原子量186.2。元素类型:金属。体积弹性模量:370GPa。原子化焓:791kJ/mol@25℃。热容:25.48J/mol·K。导热系数:48.0W/m·K。导电性:0.0542*10^6/cm·Ω。熔化热:33.20(千焦/摩尔)。汽化热715.0千焦/摩尔。原子体积8.85立方厘米/摩尔。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0.0002ppm。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0.0001ppm。地壳中含量0.0004ppm。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0.000004ppm。氧化态:主要Re+3,Re+4,Re+5;其他Re-3,Re-1,Re0,Re+1,Re+2,Re+6,Re+7。内质子数:75。核外电子数:75。核电核数:75。摩尔质量:186。密度:21.02。熔点:3180。沸点:5627。外围电子排布:5d5,6s2。核外电子排布:2,8,18,32,13,2。电离能(kJ/mol):M-M+760,M+-M2+1260,M2+-M3+2510,M3+-M4+3640,M4+-M5+4900,M5+-M6+6300,M6+-M7+7600。晶体结构:晶胞为六方晶胞。晶胞参数:a=276.1pm,b=276.1pm,c=445.6pm,α=90°,β=90°,γ=120°,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4700m/S。莫氏硬度7。原子半径1.97。外表与铂同,纯铼质软,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溶于稀硝酸或过氧化氢溶液。不溶于盐酸和氢氟酸中。在高温下,与硫的蒸气化合而形成硫化铼ReS2。不与氢、氮作用,但可吸收H2。化合价有3、4、6和7。能被氧化成很安定的七氧化二铼Re2O7,这是铼的特殊性质。铼是一个非常稀少而且分散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有10%-7%。少量存在于硅铍钇矿和辉钼矿中,主要存在于辉钼矿中。可由冶炼辉钼矿的烟道尘中获得的Re2O7。然后加入KCl,再用氢还原而制得。一般辉钼精矿中铼的含量在0.001%-0.031%之间。但从斑岩铜矿选出的钼精矿含铼可达0.16%。生产铼的主要原料是钼冶炼过程的副产品。从某些铜矿、铂族矿、铌矿甚至闪锌矿的冶炼烟尘和渣中以及处理低品位钼矿的废液时,都可以回收铼。1978年和1979年世界铼的总产量分别为7210和7260公斤。联邦德国、智利、加拿大和前苏联是铼的主要生产国。提取铼时先提取纯的铼化合物,然后用氢还原法或水溶液电解法制得铼粉,再用粉末冶金方法加工成材。元素用途:可用来制造特种白炽电灯泡及高温电偶。铼和钨、铁形成合金,硬度很高,抗磨性和抗腐蚀性很强。它对很多化学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催化功能,因此,也常用作催化剂。铼主要用作石油工业的催化剂,铼具有很高的电子发射性能,广泛应用于无线电、电视和真空技术中。铼具有很高熔点,是一种主要的高温仪表材料。铼和铼的合金还可作电子管元件和超高温加热器以蒸发金属。钨铼热电偶在3100℃也不软化,钨或钼合金中加25%的铼可增加延展性能;铼在火箭、导弹上用作高温涂层用,宇宙飞船用的仪器和高温部件如热屏蔽、电弧放电、电接触器等都需要铼。元素辅助资料:铼是一个真正稀有的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小,仅仅大于镤和镭这些元素。再加上它不形成固定的矿物,通常与其他金属伴生。这就使它成为存在于自然界中被人们发现的最后一个元素。铼,作为锰副族中的一个成员,早在门捷列夫建立元素周期系的时候,就曾预言它的存在,把它称为dwi-manganese(次锰),而把这个族中的另一个当时也没有发现的成员称为eka-manganese(类锰)。后来莫斯莱确定了这两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75和43。由于某个未知元素往往可以从和它性质相似的元素的矿物中寻找到,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锰矿、铂矿以及铌铁矿(钽和铌的矿物)中寻找这两个元素。但直到1925年,才由德国的诺达克、塔克和贝格利用X光谱从大量的矿物和岩石的浓缩产物并命名75号元素为rhenium,元素符号定为Re。铼-锇同位素定年:铼有两种同位素,分别是185、187,在地质学上有重要的用途,即铼-锇同位素体系,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矿床成因、岩浆形成、地幔演化、天体演化以及同位素定年。该同位素体系具有不同于其它常用同位素体系的特性。首先,铼和锇均属强亲铁和亲铜性元素,倾向于在铁和硫化物相中富集,因此,它们在铁一镍金属构成的地核中高度富集,在地幔和地壳中极其贫化。其次,锇是高度相容元素,而铼是相容至中等程度的不相容元素,因而在地幔熔融过程中,锇倾向于富集在地幔残留相中,铼倾向于富集在熔浆中,导致地幔与地壳的Re/Os比值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后,由于地幔岩石中的锇同位素比值不易受后期地幔交代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大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这些岩石的成因及地幔演化特征。(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8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