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lòu)的简体字。①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可供刻镂用的刚坚的铁。②雕刻:镂花。《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流苏金镂鞍。”镂刻。镂空。镂骨铭心(喻感激或牢记不忘)。镂月裁云(喻巧夺天工的制作)。镂尘吹影(喻徒劳)。镂冰(于冰上雕刻,比喻徒劳而无功);镂板(本指雕刻以印书的木板,引申为雕板印刷);镂花(雕刻花纹);镂金(雕刻金箔用为装饰);镂象(雕刻象牙为饰的车子)。③古同“漏”,孔穴。《宋书》:“生禹于石纽,虎鼻大耳,两耳参镂。”④金刚钻。《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孔传:“镂,刚铁。”⑤釜,烹饪用的锅。《说文》:“镂,釜也。”⑥。凿通。《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镂灵山,梁孙原。”⑦铭记、牢记。如:镂心(铭记在心)。这个事镂刻在我心中。⑧雕金为饰。如:镂膺(马胸前的雕花金属饰品带子)。⑨姓。相关组词:铸木镂冰、镞镂、镯镂、属镂、嬴镂、彤镂、锼镂、疏镂、宝镂、裁心镂舌、裁月镂云、参镂、虫镂、炊沙镂冰、吹影镂尘、错彩镂金、错镂、丹镂、雕风镂月、雕文刻镂、雕镂藻绘、雕蚶镂蛤、雕肝镂肾、雕章镂句、雕镂、斗镂、彫章镂句、钩膺镂钖、銗镂、画水镂冰、画脂镂冰、金镂鞍、金镂、精雕细镂、刻骨镂心、刊镂、镌镂、刻镂、流苏金镂鞍、铭镂、镂金错采、镂簋朱绂、镂人、镂尘吹影、镂甲、铭肌镂骨、铭心镂骨、镂版等。镂簋朱绂: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用如动词,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绂。”镂刻:瑑刻,在木、石、塑料等物上刻凿出所需的图案。镂刻雕花床。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空的象牙球。镂月裁云:能雕刻月亮、剪裁云彩。喻镂刻或裁剪的手艺高超精巧。?镂雕:一种雕塑形式。即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镂雕亦称镂空、透雕。指在木、石、象牙、玉、陶瓷体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有透雕圆孔为饰。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熏都有透雕纹饰。清干隆时烧成镂空转心、转颈及镂空套瓶等作品,使这类工艺的水平达到了顶峰。??镂空核雕:镂空核雕也属于镂雕的一种。河北省民间艺人雕刻的镂空核雕巧妙地利用植物果核上的纹理,经过揣形摹象,刻制出生动有趣的客观物象.植物果核一般具有体积小、纹理不规则和表皮薄而脆等特点,核雕艺人借助果核不规则的纹理使作品疏朗、剔透,主题集中,或人物亭阁、或鸟兽虫鱼,无不生动有趣。镂空核雕的镂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要求作者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秦皇岛艺人杨洪武镂雕核桃杨洪武镂雕核桃《心愿》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寿山石镂雕技法: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镂雕是圆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寿山石雕刻技法。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空间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镂空雕常与其他雕刻技法结合使用,成为整件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镂刻内部景物的用刀受到很大的限制,操作不易,艺人不仅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要有熟练的圆雕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