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míng)的简体字。①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周礼·司勋》:“铭书于王之大常。”注:“铭之言名也。”《字林》:“名,题勒也。”《国语·晋语》:“其铭有之。”注:“刻器曰铭。”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②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③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钟鼎之铭。”如:墓志铭、商汤《盘铭》、正考父《鼎铭》。④牢记不忘。《三国志·周鲂传》:“铭心立报,永矣无贰。”⑤铭旌,即明旌。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如:铭旌七尺(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礼记·檀弓》:“铭,明旌也。”⑥刻写或题写的格言。相关组词:铭戴:感戴人的恩惠,铭刻于心,永远不忘。铭功: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铭戢(jí,收敛、收藏):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铭记:牢记在心中。铭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辞,以为劝诫。铭刻:刻在器物上的文字。铭勒:镌刻金石,以记述功德。铭牌:装在机器、仪表、机动车等上面的牌子,标有名称、型号、规格及出厂日期、制造者等字样。铭佩:谓感念钦佩,牢记不忘。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宋·李纲《海康与许崧老书》:“蒙诲谕之厚,铭佩无已。”铭心:铭刻在心上,指感念不忘。铭心刻骨:比喻感念极深,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也说“铭心镂骨”、“刻骨铭心”。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辞。铭意:刻记于胸中的心志。铭篆:比喻感激很深,没齿难忘。墓志铭:文体名。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另外中国古代还有祭文、行状的写法。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韩愈善写墓志铭。韩愈文名日盛,达官贵人常求其为先人撰墓志铭,润笔甚高,韩愈亦来者不拒。其友刘叉甚觉眼红,取其黄金数斤而去,云:“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一般而言,墓志铭分为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姓氏、籍贯和生平,铭使用韵文概括全篇,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商汤《盘铭》: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砚铭:砚铭是指刻在砚上的文字及图案,也称“砚铭文”,“砚铭书”,是一种自由文体,长短各异,诗文皆可,镌刻铭文因人而异,书体不拘一格。早期的砚铭,都是文人墨客用来赞颂砚的,后来才发展为抒怀铭志或纪念意义。正考父《鼎铭》: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正考父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也有叫《座右铭》的歌曲。